文武朝臣石象生,镇守陵寝的吉祥物(下)
2025-06-18 21:0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清东陵在陵寝规制上虽承袭明制,但也并非全盘模仿毫无改变。尤其是细节上竭力突出满族特点,在石象生中也有明显体现。都是18对石象生,看起来似一样,但明长陵的6对石人是2文臣、2武将、2功臣,而清孝陵的6对石人却是文臣武将各3对,体现出上升中的清王朝踌躇满志的大国豪气。而且清东陵石象生的文臣武将全部为满族服饰,文臣头戴暖帽,身穿补服,箭袖,项挂朝珠,且粒粒饱满,粒粒可数,佩戴荷包,朝服后方的凤纹清晰生动,裙摆下面则雕饰双龙拱珠纹样。足蹬朝靴,朝靴后方另饰云纹,脑后的辫子也清晰可见。虽为文臣也身挎腰刀,体现了满族的尚武精神。武将则顶盔贯甲,手按刀柄,指戴搬指,魁梧剽悍,透出勇猛刚毅之气。武将的铁甲饰四团正龙补子,前后胸各一团,两肩各一团。这是清代只有和硕亲王才能穿用的补服,贵为亲王戎装执锐,既体现了满族的尚武精神,也显示出清王朝以武力征服天下的雄心大志。

同样的精神也体现在石兽的雕饰上,较之明长陵的石兽,清东陵孝陵的石兽有了更多的修饰。石狮夸张性显示出腿部肌肉的力度,虽不张牙舞爪,而威武雄壮之神态毕现。石马的前胸宽阔,肌肉发达,大有奔驰千里,勇往直前之势。立象、骆驼虽也是裸雕,但毛发、耳朵、嘴都显示出了更多的装饰性,将石象生的观赏性大大地提高了。

石象生是圆雕艺术,既要讲究雕刻物的神似,又要讲究雕刻物的形似。所以说石象生是石雕艺术中最完美的艺术表达方式,而清东陵孝陵石象生,恰恰最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文字:张玉洁

图片:刘绍辉 徐贺齐 驴来驴去

(部分图片来源于视频截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李 晔

总编:杨晓健


作者:

清东陵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