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1点点|文明交流中的“郢书燕说”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张国刚

2025-06-20 07:00

进入
理论1点点
看更多
+ 订阅

“郢书燕说”式的“误读”是文明交流的常见模式。这里的“郢书燕说”仅就客观形式和效果而言,并非指故意曲解。所谓“误读”,是接受主体对于异质文明的一种自我诠释。“郢书燕说”式的误读,其实也是一种创造。耶稣会士传入欧洲的中国知识本来就是选择性的,语言障碍和传教需要也导致了其难免扭曲,欧洲的接受者根据自己眼前的需要,将中国知识作为论说的根据,或用之以捍卫自己观点,或据之以完善思想体系,发生“郢书燕说”式的解读,是必然的。看起来启蒙时代许多新学说都与中国产生了联系,实际上很多是误会中国文化的性质所致,这种解读是一种自我诠释,促使他们更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文化。

《中西文明交流历程和特征》(张国刚)

策划/撰稿/资源提供:刘立志 黄月平

编辑:黄月平

理论1点点

编辑:王雅贤,黄月平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