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展演《登峰造“技”》:展示“大戏看北京”的含“金”量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高倩

2025-06-22 08:06 语音播报

文娱

抖杠惊险刺激,顶碗难度高超,地圈气势昂扬……朝阳剧场里,演员们超越极限的表演一次次博得观众的惊呼与掌声。从今年5月起,中国杂技团《登峰造“技”——中国杂技团建团75周年精品展演》在朝阳剧场长期驻场,开启把老牌但不失新意的杂技融入城市观演生活的又一次探索。

中国杂技团/供图

1957年的第一块金牌,到2004年第一尊“金小丑”,再到2025年斩获第75枚金奖、第四尊“金小丑”,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国家级杂技艺术院团,中国杂技团的舞台承载着东方杂技美学的演变史。《登峰造“技”》遴选了中国杂技团75年来极具含“金”量的代表性作品,比如,《天边的光——滚杯》曾获2004年第12届法国玛希国际马戏节最高奖“水晶大奖”,《圣斗——地圈》于2013年摘下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金小丑”奖,家喻户晓的《俏花旦——集体空竹》摘遍海内外大奖,两度把“金小丑”收入囊中。

中国杂技团/供图

这些节目在传承滚杯、地圈、空竹、杆技、车技等传统杂技技艺的同时,融入了更加艺术化的编排和浓郁的民族舞蹈、京剧等中国元素,让绵延上千年的杂技找到了与当代观众的沟通方式。此外,昔年一个个以难度著称的精彩作品,现在已经可以在中国杂技团内稳定持续地被多组演员承继,落在实处的薪火传承令人感慨、欣慰。

中国杂技团/供图

从朝阳剧场中常常举着小旗而来的旅行团的身影中,不难觉察到,每天常态化上演两场的《登峰造“技”》把主要观众精准定位为来京的中外游客,自然而然地肩负起向更多人展示 “演艺之都”风采的责任——如今,北京的驻场演出遍地开花,但高水平的杂技类不甚多见,近几年坚决退出低端市场竞争、已在多个城市空间有过驻场演出尝试的中国杂技团,为“大戏看北京”的文化金名片扩展了新的边界。

在另一层面上,较为密集的演出场次迅速拉动起一代代演员的锻炼和成长,无论是长期登台对技艺的刻苦磨炼,还是对多变情况的现场处理能力,点点滴滴的积累都将成为宝贵的财富,搭建起人才梯队建设的基石。在此基础上,若《登峰造“技”》能对整体演出的衔接节奏、演员的“信念感”以及舞台呈现细节再做些精细化的打磨,将更加不负“让世界看到最好的中国杂技”的情怀与使命。


编辑:高倩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