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末年,慈禧为何反复观看《连营寨》
2025-06-22 11:5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颐和园东宫门内、仁寿殿西北侧,即德和园,园中有一座上下三层的大戏楼。这是清光绪十七年(1891)专为慈禧太后六十岁生日而建的,是慈禧太后观赏戏曲的私人场所。

慈禧最爱听皮簧戏(京剧的前身)。乾隆、嘉庆年间,北京城的戏曲舞台上以昆腔为盛;咸丰、同治年间,昆腔与皮簧并驾齐驱。到光绪年间,昆腔衰微,皮簧开始兴盛。这其中,不无慈禧的功劳。在慈禧的主持之下,表现杨家将故事的宫廷大戏《昭代箫韶》,由昆剧翻改成了皮簧,原剧廿四出,翻改为一百零五出,后因义和团兴起而中止。慈禧还参与“创作”。据老太监回忆,《阐道除邪》中剥皮鬼唱的反调,就是慈禧编的词。

受慈禧影响,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也是戏迷。同治会唱武生,只是嗓子条件不好。光绪皇帝会打场面(即伴奏的打击乐器部分),尤其爱打《金山寺》。这是《白蛇传》里的一折,白蛇、青蛇为把许仙从老和尚法海手里夺回来,率领虾兵蟹将水漫金山寺,场面非常热闹,伴奏主要靠打击乐器。戊戌政变之后他被囚于瀛台,有时叫小太监找来镲钹之类敲打一阵,借以宣泄心中的不快。

由姜文主演的影片《大太监李莲英》里有这么个情节:在西逃的路上,李莲英赶着马车,一高兴,唱起了京剧。坐在车上的光绪还给他叫了声“好”。李莲英的后人说,李莲英确实会唱戏,进过“内学”——皇宫里专为太监办的京剧培训班,擅长“猴戏”。他曾与人合演过《八大锤》,饰演双枪陆文龙。慈禧夸奖他“堪与名小生王楞仙比肩”。人称小德张的太监张兰德,也因戏唱得好而得到西太后赏识,先被提拔为升平署戏班的提调,后来当上了总管太监。

名伶王瑶卿曾经说过一句话:“西太后听戏很精,有时挑眼都挑得服人。”说明她懂戏。慈禧执政以后,民间艺人进宫当差唱戏渐成风气。从慈禧五十大寿召民间艺人进宫演戏开始,民间戏班入宫当差成为定制。辛丑年慈禧从西安回京之后,不再召整班,只选个别艺人“内廷供奉”。对于艺人来说,进宫当差不仅是一种荣耀,还能获得丰厚的赏赐。有一年谭鑫培进宫给慈禧太后唱戏贺寿,慈禧点了一出《战太平》。慈禧听戏有个习惯:一边听,一边看着剧本对词。谭鑫培的唱段里有句词应该是“大将难免阵上亡”。因为是慈禧太后的寿诞之日,“死”“亡”之类的字眼不吉利,谭鑫培灵机一动,临时将原词改做“大将临阵也风光”。慈禧太后非常高兴,赏银五百两,并封之为“御戏子”。老伶工孙菊仙在宫中当差十六年之久,因善于插科打诨令慈禧开心,所以常受封赏。能得到“老佛爷”的封赏,也是艺人水平的一个证明,再受邀唱堂会,出场费也就水涨船高。以此为动力,促使艺人不断地精益求精。可以说,慈禧对京剧的偏好,推动了京剧的繁荣。

慈禧为了听戏,很是舍得挥霍。建德和园大戏楼,耗银七十一万两。光绪二十年,为置办行头、道具,一次花掉白银五十二万两。到光绪末年,行将就木的慈禧感觉到时日不多了,抓紧时间听戏,她最想听的,是《连营寨》。为了好好欣赏这出戏,慈禧太后特地命人到江南置办了全新的白色行头。谭鑫培饰演刘备所穿的白缎金边绣黑龙图案的男蟒、杨小楼扮演赵子龙所穿的白缎金边绣黑色鳞纹花蝶的男靠,还有一面大幅白缎底、绣着“常胜将军赵”黑字的方纛旗,八面斜纛旗,八面飞虎旗,以及桌围、椅披、台帐,还有蜀军将士穿的开氅、箭衣、背心等,一律是白缎金边绣黑色图案。这些戏衣和道具至今还完好地保存在故宫博物院里。

《连营寨》是三国戏,表现的是刘备为了替关羽、张飞报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的一场战事。孙权为抵抗蜀军,拜书生陆逊为大将。时值盛夏,暑热难耐,刘备令部队移营于茂林之中,这就犯了兵家大忌。陆逊火烧连营,蜀军全军覆没。刘备逃入白帝城,临死前托孤于诸葛亮,然后叹惜而亡。慈禧为什么要听这出戏?她大概是一边听戏一边在考虑身后之事吧。

据《清宫升平署档案》记载,光绪三十四年(1908)六月十八日,《连营寨》在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首演。年逾花甲的谭鑫培扮刘备,年届三旬的杨小楼扮赵子龙。看来两人都很卖力,慈禧一高兴,赏银二百六十四两。第三天,也就是六月二十日,谭、杨二人再演此戏,慈禧太后这一次赏银三百零四两。七天之后,也就是六月二十五日,慈禧太后第三次点演《连营寨》。六月二十六日是光绪三十七岁生日,在皇帝生日的前一天大演军队穿孝、皇帝驾崩的丧戏,慈禧太后这是什么意思?更令人惊异的是,此后八月初六、初八、十六及九月十七,慈禧连着四天点《连营寨》,十月初一慈禧太后又看了一次《连营寨》。这也是她最后一次看《连营寨》。十月初十是她的生日,从初七到十五,颐和园唱了九天戏,但是演出的剧目中已经没有《连营寨》了。

十月二十一日,亦即最后一次唱《连营寨》之后的二十天,光绪皇帝突然驾崩。他是正常死亡吗?2003年,科学家对光绪的遗体进行化学检验,从中提取到了砒霜的成分,说明他是中毒而死的。第二天,慈禧也撒手归西了。临死之前,她让醇亲王载沣的三岁儿子溥仪进宫当了皇帝,载沣——光绪皇帝的异母兄弟出任监国摄政王;光绪的皇后——慈禧的侄女、隆裕,接替慈禧垂帘听政。这一切,或许就是她在反复听《连营寨》时所思考的结果吧。


作者:

宗春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