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登记试点“全市通办”
北京晚报 | 记者 陈雪柠 袁璐

2025-06-24 13:47

封面

昨天,记者从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获悉,近期本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不动产登记线下“全市通办”服务。市民办理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等适用范围内的业务,可就近选择不动产登记大厅办理,不再受属地限制。

“原本要跑几十公里去丰台,没想到现在在家门口就办成了。”近日,市民于先生、刘女士来到房山区不动产登记大厅,咨询名下丰台区房产的过户问题。大厅立即安排专员与丰台区登记中心对接,引导填写材料、核验身份证件、快速录入信息、上传申请材料,随即由丰台区登记中心完成审核、登簿等环节,从申请到出证不到一个小时。

常住石景山区的陈先生不久前购买了一套位于昌平区的商品房,网上核缴契税后,也在石景山区登记中心顺利办理了产权登记。记者了解到,2015年不动产统一登记以来,已取得不动产登记证书、证明或签订商品房网签合同、不涉及现场缴税、不需缴纳土地出让金的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存量房转移登记、存量房抵押登记、补换证登记业务均已纳入“全市通办”服务范围。

目前,“全市通办”服务采用“异地受理、属地审核”模式。各区不动产登记机构开设“全市通办”专窗,申请人持申请材料到专窗提交登记申请后,窗口工作人员即时受理,经核验申请材料和身份信息符合受理条件后,通过“北京市不动产登记信息系统”提交业务;属地不动产登记机构从系统中获取推送的业务信息后,依法对拟登记事项进行审核。登簿办结后,申请人可通过“北京市不动产登记领域网上办事服务平台”、“京通”小程序或“北京市不动产登记”微信公众号领取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

相关新闻
海淀今年最大规模“城中村”改造首轮集中签约
750余户居民将圆安居梦

昨天,科实五金、南大门、西三旗岩棉坑热力厂三个棚改地块的居民迎来首轮集中签约,标志着海淀区今年最大规模城中村改造工程——金隅集团海淀区自有用地改造项目加速。

这项总投资约55亿元的惠民工程,涵盖5个街镇16个地块、惠及750余户居民,改造用地规模达98.03万平方米。首轮集中签约的第一天,岩棉坑地块签约率即达96%。

“等了这么多年,终于快要住上新房了!”家住西三旗新都路建材城附近的赵阿姨,脸上洋溢着按捺不住的喜悦。1993年,她分得原砖瓦机械厂即如今的科实五金厂的职工房,40多平方米的平房一住就是32年。

岁月流逝,周遭高楼拔节生长,这方小院却仿佛被时光遗忘在旧影里。赵阿姨说,每逢雨天,家里便“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冬天烧煤取暖,空气不流通,憋得她常犯晕。门前土路更是逢雨便成泥塘。昨天下午,记者走进赵阿姨位于新都路建材城附近的住所,狭窄胡同深处便是她的家。“你看头顶漏雨,脚下冒水,由窑洞改的屋子潮气重,墙皮簌簌往下掉。”赵阿姨指着四周墙壁说,为了遮住那些刺眼的“大花脸”,她家频繁更换挂画和墙布,聊作掩饰。

在500米开外的润生园,记者踏入赵阿姨未来的新家样板间。两居室内,木地板通铺,明厨配备抽油烟机与灶具,卫浴间花洒、镜柜一应俱全。“拎包就能住,比自家装修还妥帖!”一位参观的居民不禁赞叹。

“签约首日,三地块签约率最高达96%。”北京海隅置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东英介绍,为高效推进涉及居民的签约工作,指挥部印制了宣传册,仅西三旗地区便组建10个专项小组,深入解读政策、逐户评估建档,实现了细致入微的“一户一档”。居民的热情也被点燃——签约日前夜,大家自带板凳排起长队,最早排队的竟提前了两天,只为早点选定心仪的新家。


编辑:秦亚堙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