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爱好心情”公益项目 心理辅导点亮心智障碍残疾人成长路
北京残联公众号

2025-06-26 18:06 语音播报

汇爱∙助残

6月23日,在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汇爱大厦,一场充满爱与温暖的心灵之旅——“汇爱好心情”公益项目心理团体辅导课程,正以独特的方式助力心智障碍残疾人拥抱阳光。

专业机构助力,青少年的职场社交成长课

由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公益合作单位——北京慧心荣德心理咨询中心精心打造的“青春心旅·社交赋能”主题公开课精彩开讲。课程巧妙运用有趣的动画和生动的课堂游戏,充分调动学员们的积极性,动画中错误的沟通方式引发笑声与思考,讲师趁热打铁讲解“认真倾听、清晰表达、友好回应”沟通三步法,并组织分组模拟不同人际关系场景。学员们扮演邻居、同事、领导等角色,引导他们尝试礼貌询问任务、清晰回应指令,讲师穿梭其中,及时纠正不当行为,强化职场沟通礼仪,为青少年未来融入社会积累宝贵的技能经验。

图为师生互动学习社交礼仪

此次课程为“成长之翼·青春期导航计划”系列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之一,聚焦心智障碍残疾人青春期的特殊需求,涵盖青春期两性交往、生理与心理变化的认知、自我保护意识的强化以及社交技能的提升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心智障碍青少年更好地应对青春期的种种挑战,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此次团体辅导服务是示范中心与北京慧心荣德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自2024年签订公益合作协议以来的再度携手。双方充分发挥资源、专业等方面的优势,紧密协作,逐步形成专业化、系统化、定制化的心理健康支持服务体系,为心智障碍残疾人构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心理关爱屏障。

图为“成长之翼·青春期导航计划”团体心理辅导课

心理工作室发力,职康站里的情绪探索之旅

示范中心充分发挥工作人员专业优势,创建心理工作室,围绕心智障碍残疾人日常情绪管理与社交互动需求,为职康站学员带来别开生面的团体心理辅导课程。课程伊始,“十巧手手指操”瞬间点燃学员们的热情,他们在欢快的节奏中灵活舞动手指,在锻炼手部精细动作的同时,也为情绪表达做好铺垫。“情绪天气预报”环节趣味满满,学员们用“晴天”“多云”“雷阵雨” 比喻心情,“我心里下着小雨,感觉有些疲惫”“我感觉像晴天一样平静满足”,把抽象情绪变得直观可感,在分享中加深对自身与他人情绪的理解。绘画情绪脸谱时,学员们拿起画笔,用斑斓色彩勾勒心情,难以言说的情绪通过艺术创作轻松表达,现场氛围温馨治愈,一步步帮助学员提升情绪识别与社交互动能力。

图为“情绪天气预报”环节的师生游戏互动

心理工作室通过个性化咨询、兴趣小组、团体辅导和家庭治疗四大服务板块,精准聚焦心智障碍群体多层次需求。重点打造了"诗歌诵读"、"看见情绪"和"青春期心理健康"三大系列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累计服务500余人次,让学员们在集体活动中收获成长;个性化咨询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志愿者为残疾人提供一对一服务,已为100余人次开展了持续且深入的服务,定制解决方案,有效缓解心理压力;“手心的阳光”兴趣小组每月定期开展三次活动,为残疾人搭建互动交流、共同成长的优质平台;家庭治疗则以家庭为单位,运用系统理论,深入剖析家庭关系中的问题,化解因家庭因素引发的心理困扰,全方位助力心智障碍群体的心理健康。

图为心理工作室团体辅导课

创新模式显担当,公益服务再升级

此次公开课是“汇爱好心情”公益项目多元服务的又一体现。作为示范中心重点打造的公益项目,“汇爱好心情”聚焦心智障碍残疾人及其家庭实际需求,以“个体咨询精准化、团体辅导主题化、家庭治疗系统化、线上线下一体化、专业培训常态化、艺术疗愈特色化”为核心,精心构建了全周期、多层次的六维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全面细致的心理支持。自项目启动以来,累计服务超3000人次,探索出“专业机构+高校师生+公益力量”服务模式,通过示范中心心理工作室与公益合作单位协同发力,为心智障碍残疾人送上专业、贴心的心理支持。

秉承“汇聚爱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理念,示范中心积极链接优质社会资源,不断探索多元化合作路径。目前,已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党总支、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等12家单位签订公益合作协议,并携手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地铁等40余家社会单位,广泛开展公益助残活动,构建起一个完善、高效的服务矩阵。示范中心坚持需求导向,充分整合专业资源,匠心打造“光影汇爱”“舞动汇爱”“星舞汇爱”“汇爱乐心”等系列公益品牌项目,为各障别残疾人提供精准服务。

展望未来,示范中心将不断探索实践,着力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助残服务模式,为残疾人及家庭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公益服务,助力他们拥抱更有尊严、更加美好的生活,以实际行动诠释公益助残的初心使命,传递社会大爱,不断推进残疾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

更多内容请关注北京残联微信公号

温馨家园

编辑:王晓飞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