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科技突围,“蒙”字号民营经济领跑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央广网 | 作者 邵玉琴 刘晓祺

2025-06-26 21:35 语音播报

时事

“该法有力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激发市场活力,以更优的营商‘软’环境锻造企业发展‘硬’实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开启新篇章。”在呼和浩特市委统战部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座谈会上,一位企业家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民营经济发起"科技突围"

眼下,在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入驻企业项目施工现场(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乳酸菌产业化智慧工厂,是其中的标杆项目。目前,年产能5万吨的动植物微生态制剂生产项目已建成投产,作为国内唯一专用于动物养殖和农业种植的微生态制剂生产线,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一年多时间。

内蒙古科拓生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卫强介绍,企业同步推进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及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即将投入使用,未来将依托全球最大乳酸菌种质资源库,攻克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立足“中国乳都”内蒙古,科拓生物通过“加一株菌”的创新模式,串联起农牧业上下游产业,助力破解乳业上游核心原料依赖进口的难题。

干细胞生物科技产品展示(央广网发 邵玉琴 摄)

同样扎根和林格尔新区的内蒙古华域干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加速前行。“从项目洽谈到资质获批,新区的‘管家式’服务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公司总经理张文彦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专注生物细胞资源及核心抗体生产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新区全程帮代办服务支持下,企业于2023年顺利取得区域细胞组织库及细胞制备中心批复。“《民营经济促进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参与重大科技攻关的条款,既是‘定心丸’,更是‘冲锋号’。”张文彦表示,企业将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推动细胞生物技术成果转化。

助力民营经济,内蒙古地方性法规年底“出炉”

北疆重点民营企业大讲堂解析《民营经济促进法》(央广网发 邵玉琴 摄)

6月2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举办的第九期北疆重点民营企业大讲堂上,《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学习宣传与贯彻实施成为焦点。“这部法律将‘平等’原则贯穿始终,‘平等’‘公平'‘同等’等表述多达26处。”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正高级经济师李洋解读道,作为首部专门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其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释放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强烈信号。

值得关注的是,内蒙古正同步推进地方立法工作。《内蒙古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已进入调研起草阶段,预计年底出台。“条例并非简单照搬上位法,而是结合内蒙古资源禀赋与产业特色,在政策扶持、权益保护等方面进行创新。”李洋表示,该条例将为本土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定制化”法治保障。

为推动法律落地见效,内蒙古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采取多项举措:依托北疆民营经济大讲堂开展干部专题培训,配套编制励志口袋书、制作测试题库;通过微信小程序开展线上答题,提升干部依法履职能力;利用专栏推送学习资料、指导企业开展内部培训,帮助民营企业掌握维权方法,让法律条文切实转化为发展动能。

助企行动成了企业的"定心丸"

智慧工厂为企业发展增速提效(央广网发 邵玉琴 摄)

民营经济早已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和科技创新的“排头兵”。2023年,内蒙古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4.2%,增速位居全国第一;2024年数据显示,全区1887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高达85.7%。亮眼成绩的背后,是一系列精准助企行动的持续发力。

作为内蒙古2026年“六个行动”之一,“助企行动”聚焦民营企业发展痛点。针对融资难题,金融监管部门牵头搭建统一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整合14类37项企业信息,推出3493个专属信贷产品,并设立1亿元信用融资风险分担资金。“政府提供10%的风险补偿,有效缓解了企业抵押不足的困境。”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政银企协同合作,为民营企业打开融资新通道。

“我们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已帮助14.7万户小微民营企业获得授信1404亿元,13.3万户实现融资1088.2亿元。”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局长马文表示,除破解融资难外,该局还着力解决政府欠款、承诺兑现等“老大难”问题,用实际行动为企业减负松绑。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市场活力竞相迸发。截至4月底,内蒙古经营主体总量达295.12万户,同比增长5.42%,其中民营经济主体增速达5.6%。从法治护航到精准助企,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升级,内蒙古正以扎实举措推动民营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加速前进。


编辑:赵悦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