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讲堂2025年第三场讲座在我馆蒙藏学校旧址馆区成功举行。我馆特邀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黄道婆纪念公园学术顾问方云,以《中国棉纺织非遗传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黄道婆传说谈起》为题作专题讲座。“觉醒年代”研学行活动高校师生、我馆工作人员、社会招募观众等现场聆听讲座。
方云博士指出,宋末元初纺织革新家黄道婆突出的科技贡献,对中国乃至世界均有着深远意义。传统手工棉纺织不仅影响着地方经济结构与生产方式,带动了一方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对当时的生产习俗、穿衣习俗、消费习俗、婚嫁习俗等产生了深远影响。黄道婆时代形象及先棉精神成为民族与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值得从经济、文化、民族交融等多维度进行深入探讨与诠释。
方云博士表示,中华民族纺织工艺中的印、染、织、绣,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了民族发展史与文化演进史。中华民族共有的纹样符号,是中华文明演进中的交流、交往、交融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见证。从黎锦、壮锦、傣锦、苗锦到云锦、宋锦、鲁锦、上海土布等,中国纺织非遗正以其丰富的口头传统、创世神话、生产劳作、节日仪式、民俗生活等"活态遗产"的生命力,彰显了纺织工艺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功能与使命,更揭示了传纺技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结构性作用。
互动问答环节,现场氛围热烈,许多听众表示,方云博士的讲座内容通俗易懂,大家不仅对传统手工技艺、棉纺织工艺以及民族交融等方面历史有了更多了解,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方云博士的讲座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从黄道婆传说谈起,深入解析了黄道婆于时代发展中被不断建构为“衣被天下”的“先棉”,进而论述了棉纺织非遗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讲座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讲座风格生动活泼,有形有感促进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众传播。同时,讲座在我馆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助力我馆在扎实推进“学术立馆”的路程上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