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945|刘福田:“17岁当兵打鬼子,披着湿棉被往上冲”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武亦彬 孟紫薇

2025-06-27 14:39

都视频

我们的1945|刘福田:“17岁当兵打鬼子,披着湿棉被往上冲”

“那时候日本鬼子欺负咱老百姓,抢粮、杀人……”朴素的农家小院里,沾着晨露的瓜果挂满枝头。顺义区杨镇大曹庄村,98岁的抗战老兵刘福田向记者讲起80多年前的抗战岁月,那震耳欲聋的炮火声仿佛还在耳畔回响。1944年春天,八路军到邻村驻马庄招兵。17岁的刘福田瞒着家人,偷偷跑去报名。部队看他年纪小、个头不高,起初没同意。“我太爷爷和几名村民为保护村干部被杀了,我恨鬼子!”一身血气的刘福田不罢休,直接跟着部队走了,直到托人带回便装,妻子才知道他抗日去了。

入伍后,刘福田被编入冀东军区十四分区十三团五连一排一班。班里共有9人,刘福田年龄最小。没有多少枪支,主要靠打仗缴获敌人的枪武装自己,分给刘福田的只有4颗手榴弹。1944年9月,刘福田打的第一仗是佟辛庄战斗。当时收到情报,日本兵要来村里抢粮食。天黑后,整个班埋伏在房顶上。日本兵一来,大家就往下扔手榴弹。炸死了一个,剩下的掉头就跑。可是刘福田左脚也遭敌人的掷弹筒炸伤,被毛驴驮去后方养伤,20多天后才归队。

谈及抗日的第二仗,刘福田的眼圈红了。那是1944年底打张镇炮楼,组长翟连河带队组成爆破小组。“为了不让子弹打透,我们把湿棉被披身上,带着手榴弹往上冲。”刘福田回忆,越往前敌人炮火越猛。“翟连河把我使劲往后扒拉,结果自己脑袋中枪,天灵盖都掀起来了。他用他的命换了我的命。”组长倒下了,大家又接力向前冲,最终拿下炮楼,取得了胜利。


编辑:武亦彬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