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同事同标”,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韩梅

2025-06-27 20:47 语音播报


京津冀协同发展11年来,尽管三地已推出4批“同事同标”事项目录,但在一些政务服务事项的受理条件、材料清单、办理流程等方面仍存在不统一的情况。近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学博士生、金砖国家研究中心科研助理杨鹏辉。他建议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同事同标” ,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杨鹏辉   素描/琚理

一是规则的不协同。比如在企业注册登记、项目审批等领域,不同地区的具体要求和流程仍有不同,导致企业跨区域办事时需重新熟悉和适应当地规则,增加了办事成本和时间;三地在市场监管、环保、劳动监察等领域的执法标准和尺度存在一定差异。以市场监管为例,对于一些轻微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标准,各地规定不尽相同,可能导致企业在跨区域经营时面临不同的监管风险。

杨鹏辉建议,进一步梳理和规范京津冀三地政务服务事项的受理条件、材料清单、办理流程等,建立统一的政务服务规范和操作指南,减少企业跨区域办事的规则差异,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便捷性。在市场监管、环保、劳动监察等领域,加强三地的沟通协调,制定统一的执法标准和尺度,对于轻微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标准,明确统一的规范和要求,避免企业在跨区域经营时面临不一致的监管风险,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是标准不统一。在一些具体的产品和服务领域,京津冀三地尚未完全实现标准统一,在部分工业产品的质量标准、环保标准以及养老服务、文化旅游等服务行业的标准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以养老服务为例,三地在养老机构的设施设备、服务质量、人员配备等方面的评价标准不同,给养老服务的跨区域合作和资源整合带来一定困难。此外,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但京津冀三地在数据标准方面存在不一致的问题。比如在数据格式、数据编码、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差异,阻碍了数据的共享和流通,影响了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协同推进。

杨鹏辉建议京津冀三地应针对工业产品的质量标准、环保标准等加强合作,建立统一的标准制定和协调机制,推动在相关领域逐步实现标准一致,提高产品质量和环保水平的协同性。在养老服务、文化旅游等服务行业,共同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规范行业服务行为,促进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对于数据标准,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编码、安全等标准规范,打破数据壁垒,促进数据共享和流通,为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信用体系不完善。尽管京津冀三地已实现7.24亿条信用数据全量共享,建立了京津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库,但信用信息共享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拓展。一些行业和领域的信用信息未能充分整合和共享,导致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画像不够全面准确,影响了信用评价和应用的效果。目前京津冀三地在信用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信用等级划分等方面尚未完全统一,不同地区对同一市场主体的信用评价结果可能存在差异,使得在跨区域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实施过程中,面临缺乏统一标准和协同机制的问题。

杨鹏辉建议进一步深化京津冀三地信用信息共享,拓展信用信息共享的深度和广度,整合更多行业和领域的信用信息,构建全面准确的市场主体信用画像。同时,加快统一信用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信用等级划分标准,确保三地对同一市场主体的信用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建立健全跨区域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协同机制,提高信用体系对市场一体化建设的保障作用,促进京津冀市场一体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行走京津冀

编辑:王琼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