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机器人足球联赛决赛打响
北京晚报 | 记者 杨天悦 和冠欣

2025-06-29 13:38 语音播报

封面

你听说过“机超”吗?昨天,2025RoBoLeague机器人足球联赛决赛在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打响。这既是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首场测试赛,也是国内首场全自主3人对战3人的AI机器人足球赛。参赛队伍纷纷展示出人形机器人前沿技术,让观众过足“科技瘾”和“体育瘾”。

经过前期激烈角逐,北京信息科技大学Blaze光炽队、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Power智能队、清华大学火神队、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四支战队成功进入决赛圈,争夺冠亚季军。

“比赛开始!”伴随一声哨响,火神队和Blaze光炽队率先上场。开场不到一分钟,火神队就攻入两球。一名防守“球员”返回禁区解围的过程中不慎跌倒后,成功完成自主站立,又重新参与比赛;两名进攻“球员”则找准时机,在一轮传递配合后完成一脚远射,将球踢进球门。随即,现场观众席掌声雷动。

上半场比赛结束后,比分定格在6比2,火神队遥遥领先。“机器人的策略是不断学习,加速进化,下半场会调整进攻,加强防守,相信我们能追回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Blaze光炽队带队老师说。

在传递、接球、解围、守门的过程中,6名“球员”秀出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控制、视觉感知、定位导航、决策规划及多机协作等领域的前沿技术成果。“怎么识别球的运动,在场上不同位置如何带球往前推进,怎么罚角球,都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技术研发。”Power智能队队长告诉记者。

伴随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高速发展,机器人足球赛事从实验室走向公众视野。“机超”自预赛以来,便以其科技与体育的双重享受而备受观众青睐。记者注意到,现场观众中有许多机器人爱好者。

本届“机超”已经实现两项标志性突破:一是所有参赛机器人完全依赖AI策略自主运行,无需人类保护员干预,可自主完成跌倒爬起动作;二是采用优化的判罚机制,显著减少比赛中断频率,提升流畅度与对抗强度。

赛事组委会负责人介绍,当前机器人动态避障能力存在局限,比赛中冲撞较为频繁。为此,规则设计采取了相对宽松的判罚尺度,对部分非恶意冲撞行为“放开处理”。这一差异化设计,也成为机器人足球赛区别于人类赛事的显著特点,有效平衡当前技术条件下的竞技性、观赏性与工程可实现性,也为后续规则迭代积累。“机超”还定下了宏伟目标——到2050年,由机器人组成的球队要战胜人类世界杯冠军。

大赛运营方尚亦城集团董事长边元松表示,本次赛事承载着超越竞技本身的深远价值,它是双足动态平衡、多机协同决策等前沿技术攻关的“试验田”,未来集团还将打造一系列的机器人赛事IP,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深度应用与落地发展。


编辑:秦亚堙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