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主题演出
01
“运河华章·中国红”北京交响乐团与北京民族乐团联合音乐会
看点
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的历史交汇点,《运河华章·中国红》应运而生。作品将于7月1日在北京艺术中心首演,以混编室内乐的创新形式向两大重要历史时刻致敬。作品将交响织体与民族音乐基因深度交融,以音符为笔,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中,勾勒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当激昂的旋律响起,既有浴血抗战时期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磅礴豪情,又有对故土家园深沉眷恋的细腻表达,家国情怀的共鸣在乐声中激荡回响。
从黄土高原的悲壮号子到江南水乡的温婉曲调,作品以音乐为纽带,串联起中华大地的风土人情,通过传统与现代音乐语言的对话碰撞,每一个音符都成为历史记忆的鲜活载体,既传承着抗战精神的红色基因,又彰显出新时代中国音乐守正创新的蓬勃生命力,让听众在震撼心灵的旋律中,深切感悟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
曲目介绍
音乐会精选《珊瑚颂》《沂蒙山小调》等经典歌曲,由雷焕然等名家改编,在西洋管弦乐与民乐的共同演绎下焕发新声;小提琴独奏家张莹演绎《渔家姑娘在海边》,琴弦下流淌生活中的诗意;朝鲜族歌唱家卞英花携伽倻琴弹唱《阿里郎》,马头琴演奏家张铎奏响《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展现民族风情。更有《十送红军》《红梅赞》等峥嵘记忆,与《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探清水河》等时代新声交织,共绘山河画卷。
演出曲目
合奏《珊瑚颂》
胡士平、王锡仁 曲 雷焕然 改编
合奏《沂蒙山小调》
李林 曲 雷焕然 改编
小提琴与乐队《渔家姑娘在海边》
王酩 曲 雷焕然 改编
合奏《谁不说俺家乡好》
吕其明、杨庶正、肖培珩 曲 雷焕然 改编
合奏《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王琪 曲 雷焕然 改编
合奏《十送红军》
朱正本 曲 崔薇 改编
合奏《山歌好比春江水》
柳州《刘三姐》创编组 编曲 崔薇 改编
合奏《望春风》
邓雨贤 曲 崔薇 改编
伽倻琴弹唱与乐队《阿里郎》
朝鲜族民歌 崔薇 改编
马头琴与乐队《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乌兰托嘎 曲 崔薇 改编
合奏《红梅赞》
羊鸣、姜春阳、金砂 曲 贾璞真 改编
合奏《在那东山顶上》
张千一 曲 贾璞真 改编
合奏《万泉河水》
吴祖强、杜鸣心等 曲 戚浩笛 改编
合奏《人说山西好风光》
张棣昌 曲 戚浩笛 改编
合奏《探清水河》
北京民俗小曲 戚浩笛 改编
曲目如有变更请以现场为准
指挥介绍
▲指挥:张鸣
北京民族乐团首席指挥;甘肃省歌舞剧院首席客座指挥,安徽民族乐团首席客座指挥,天津歌舞剧院客席指挥,广西民族乐团艺术委员会指导专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指挥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少年民族乐团常任指挥;“不亦乐乎”中国民族室内乐团艺术总监。自幼受父亲张福全指引学习音乐,2018年正式开启职业指挥道路,与他人共同创作有《鼓炫》《山与水的呼唤》等民族管弦乐作品。
院团介绍
▲北京交响乐团
北京交响乐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艺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在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旅局的坚强领导下,始终贯彻落实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以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的强烈职责使命感致力于推动中国交响乐事业发展,为繁荣首都文艺市场、助推文化中心建设发挥着应有的积极作用。
被誉为“首都明珠交响乐团”的北京交响乐团,成立于1977年10月,隶属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上世纪90年代,北京交响乐团在时任艺术总监谭利华的领导下,进行了重大改革与调整。2020年聘请我国著名指挥家、打击乐演奏家李飚担任艺术总监和首席常任指挥。作为中国首都北京音乐文化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创造者,该团在成立和发展的43年中,凭借高度的职业化标准、严谨的演奏技艺、丰富广泛的曲目和深厚的音乐修养,使得北京交响乐团成为中国最受欢迎和国际颇有影响力的乐团之一,赢得了世界性的广泛关注与赞誉。
北京交响乐团多次代表国家及首都参与大型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并多次出访德国、英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捷克、波兰、克罗地亚、匈牙利、土耳其、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韩国等国,并在全国各地和港澳台举办巡回演出。2001年至2017年八度载誉完成了欧洲巡演,获得欧洲评论界极高的评价。2013年乐团首次登上美洲大陆,对墨西哥、美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巡演,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华盛顿邮报通栏标题称——“北京交响乐团掀起古典音乐热潮”。
北京交响乐团从1994年就开始致力于广泛而深入的普及交响音乐会。其足迹遍及北京的军营、厂矿、学校、社区以及中国的各大音乐厅和高等院校。在二十多年的普及足迹中,北京交响乐的普及音乐会多达近千场,涉及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的观众人数上百万人次。2016年,由北京交响乐团发起的“首都市民音乐厅”,倡导“百姓身边的交响乐”,推动古典音乐走进首都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为首都公共文化的惠民品牌。
▲北京民族乐团
北京民族乐团于2015年9月正式组建,隶属于北京演艺集团,其前身为北京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是北京市属文艺表演团体之一。乐团自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北京回响》《国乐耀中华》《国乐大典》等大型民族音乐会,创作推出了民族音画《燕京八景》、民族管弦乐《新国门畅想》、民族管弦乐组曲《中轴》、丰子恺漫画主题协奏组曲《漫弹》、民族交响诗《大运河》等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同时乐团在演出形式上不断探索创新,先后创作上演了多媒体情景音乐会《五行》、打击乐儿童剧《寻找最后一滴水》、国乐剧《春江花月夜》、流行国乐《国潮》《国风》《国漫》以及融合音乐会《国乐的摇摆》等一系列时尚现代的精品演出项目。“新年音乐会”“周年音乐会”“中华四季”“新锐系列”“城市之间”等已成为乐团的品牌演出项目连续举办多届。乐团打造的品牌活动项目“北京鼓乐节”“北京国乐节”“自古英雄出少年”也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每年举办。乐团精心打造的两支演出团队“玖乐室内乐组合”“玖木打击乐组合”已成为品牌演出团队,多次参加重大演出活动。由乐团文化活动部组建的北京民族乐团附属青年爱乐国乐团、附属少儿打击乐团、附属少儿弹拨乐团三支非职业团队为民族音乐的普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乐团积极探索国乐与互联网的融合,在微信视频号推出了三场不同主题的“国乐最现场”竖屏直播音乐会,为国有院团线上演出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乐团打造的虚拟音乐厅【国乐府】上线以来推出众多音乐活动及演出项目,为演艺新空间的开拓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人才是事业发展的保障,近年来乐团人才辈出,宋艺博、杜朋朋、郑杨、李雨涵等一批年轻音乐家在各类大型演出中展露才华。北京民族乐团将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创排具有中国气派、北京风格、符合当代审美的音乐作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做出贡献。
扫码购票
时间:7月1日
地点:北京艺术中心
02
话剧《红色的起点》
中国国家话剧院
看点
话剧《红色的起点》是中国国家话剧院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推出的重点剧目,由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任总导演,罗兰任导演,以当代的审美观照史实,着眼历史人物塑造,既强调青春洋溢的革命气质,又注重开天辟地的历史思辨与史诗格局。
该剧以叶永烈先生的长篇纪实作品《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实》为创作蓝本,在忠于文献史料的基础上,调整了原著的线性叙事结构,选择1919、1920、1921年的三年“大事记”,以政论体与人物叙事交织的手法,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革命先驱的思想交锋浓缩于舞台之上。
中共一大会址、老渔阳里2号、新渔阳里6号……主创团队参考大量珍贵史料和历史内容,采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纪实手法,融合运用诗歌、历史、纪实等多种表现形式,通过全剧五十多个角色的“群像式”展现,化作一幕幕充满生命力、感染力与思辨力的舞台画卷——既有《新青年》里唤醒民族的疾呼,也有北大红楼中点燃理想的讲坛;既有上海石库门汇聚革命星火的聚首,也有南湖红船开启伟大征程的启航。
扫码购票
时间:7月1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
03
歌剧《长征》
国家大剧院
看点
国家大剧院原创中国史诗歌剧《长征》是国家大剧院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委约创作的原创歌剧,以现实主义手法再现那段“苦难的辉煌”。自2016年7月1日首演以来,已成功上演了十二轮共逾60场,场场演出一票难求,印证了红色经典的强大票房号召力,充分反映了社会各界及广大观众的支持与厚爱。
歌剧《长征》由印青作曲、邹静之编剧,田沁鑫导演率多位享誉国内外的主创艺术家,以音乐再现红军长征的壮丽史诗。剧中将云贵、西藏等地方音调融入交响乐框架,创作出《三月桃花心中开》《寒夜中》等经典唱段。阎维文饰演的彭政委,以浑厚嗓音唱出“为了胜利,向着未来”的豪情;王宏伟饰演的平伢子,在牺牲前高亢咏叹“我舍不得离开红军”。这些闪烁着人性光辉的角色,高扬理想与信念,将为了革命理想而奉献出青春与生命的先烈屹立于歌剧舞台。
富有建筑感的舞美设计、丰富的多媒体视觉效果、中国艺术特有的写意精神,以及恢弘磅礴的音乐笔触,将长征沿途不同地区的地理风貌与人文风情呈现在舞台上。更通过刻画战争的激烈残酷与自然环境的艰险,来突显红军战士不畏惧任何险阻的坚韧。
《长征》光影 | 恢弘舞美再现峥嵘岁月 震撼场景重现革命征程
历久弥新的红色经典 | 《长征》用信仰照亮十三轮演出之路
扫码购票
时间:7月1-2/4-6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
04
昆曲《李佩先生》
北方昆曲剧院
看点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60年前,巨大的蘑菇云从罗布泊腾空而起,“东方巨响”震惊世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中国脊梁讴歌,北方昆曲剧院倾力打造了原创当代题材昆曲《李佩先生》。同时,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及迎接“七一·建党节”到来之际,这部剧承载着双重时代意义。它以讴歌科学家精神为核心,既是对抗战先辈们不屈精神的致敬,也是为党的生日献上的一份深情贺礼,彰显出独特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该剧从李佩与郭永怀在西南联大于国难中邂逅铺陈开来,巧妙地通过女性视角,讲述了传奇伉俪李佩与郭永怀浪漫而非凡的事业、情感与生活历程。以细腻的笔触及波澜壮阔的气势,撰写了一部瑰丽的英雄浪漫主义个人史诗,在生动塑造一位杰出教育家形象的同时,展示出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创业史,弘扬了“两弹一星”精神和海归赤子的家国情怀。
扫码购票
时间:7月1-2日
地点:天桥剧场
来源丨北京文艺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