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让伤企“黑嘴”彻底闭嘴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邱凌

2025-07-02 17:52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蓄意抹黑企业产品质量,借机引流带货;长期集纳涉企负面不实信息,要挟有偿合作;发布高科技企业商业秘密,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近期,国家网信办组织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一批涉企违法违规账号已被从严从快处置。

声誉和口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每一块牌子都是辛辛苦苦立起来的。可一段时间以来,从拼凑“黑料”到炒作谣言,从操纵“水军”到不测乱评,网络“黑嘴”打着“监督”等幌子,大肆向企业伸黑手、“敲竹杠”,严重扰乱正常营商环境与市场秩序。此次通报的典型案例中,就涉及此前抹黑胖东来的网红“柴怼怼”,其恶意诋毁明星企业,只是为了借机吸粉引流带货。可以说,有关方面及时亮剑,既是为涉事企业讨回公道,也在传递明确震慑信号,让那些伤企的“黑嘴”彻底闭嘴。

企业发展离不开社会监督,但监督必须建立在遵守法律、尊重事实的基础上。“黑嘴”账号满嘴“良心”,满心“生意”。有的拿炒作当筹码,向企业收取所谓“公关费”“保护费”,有的收钱办事,成了拉踩抹黑的专业打手。而这些“黑嘴”们之所以肆无忌惮,正因为深谙企业忌惮负面舆论的心理。此前曾有报道,一些账号将“负面信息”明码标价,俨然形成了一条“造谣—施压—勒索—分赃”的利益链。

如今,各地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没少下功夫。一个清朗的舆论环境,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为此,中央网信办早就印发《规范》,网络平台对于恶意集纳企业负面信息、蹭炒涉企热点事件进行营销等信息,都要及时清理。就眼下来看,平台在这方面还需进一步压实责任。比如,健全涉企谣言投诉处理机制,一旦证实为谣言,及时进行处置,全方位提升对企业的救济效率。各方形成合力,才能让企业更有安全感、心无旁骛搞好发展。

谣言止于“治”也止于“智”。对于“吃瓜群众”来说,凡事都要留个心眼,千万不要听风就是雨。保持起码的理性,“让子弹飞一会儿”,才不容易被带到沟里。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高源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