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开幕,发布80部精品力作
首都广电

2025-07-02 18:49 语音播报

热点

7月2日,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市广电局主办。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董耀鹏,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军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分省市广播电视局、北京市相关委办局和各区、相关高等院校、重点网络视听平台、影视制作机构、行业协会及新闻媒体的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当前,网络视听已成为新时代文艺创作的生力军、文化供给的主渠道和文明传播的新高地,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

开幕式上,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董耀鹏强调,网络文艺应当在四个方面展现新作为:一是要从“两个结合”中寻根,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探源,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作;二是要站稳人民立场,聚焦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加鲜活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四是要以数字技术为舟、智慧创意为桨,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指出,文学作为内容生产的“母体”,其与网络视听的融合发展已成新趋势。他强调,文学与网络视听应“双向奔赴、相互赋能”,既要畅通从文学IP到多形态产品的产业链条,也要借助网络视听的多媒介呈现扩大文学的社会影响力,共同打造当代中国文化的新景观。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军肯定了北京网络视听行业的丰硕成果,指出“北京大视听”品牌效应持续彰显,这离不开北京在政策引导与服务保障上的持续发力。在此基础上,他对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勇担文化使命,引领新时代网络主旋律;二是要打造精品标杆,扛起新文艺大旗;三是要深挖首都优势,打造中国视听文化名片。

北京市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在主题演讲中指出,网络视听艺术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文化跃迁,并系统阐述了新时代网络视听艺术创作的四个着力点:一是要坚守文化使命,胸怀“国之大者”;二是要抒人民之心声,奏时代之凯歌;三是要承先贤之智慧,开当代之气象;四是要越传统之藩篱,开融合之新局,持续释放赋能千行百业的乘数效应。

北京市通州区委书记孟景伟分享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为网络视听创作提供的广阔空间,他介绍,副中心古今辉映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城市面貌构成了创作的“现实素材库”,并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和打造产业集群等方式提供了有力支撑。

开幕式后,大会随即进入备受瞩目的高峰研讨环节。多位嘉宾围绕人工智能、内容价值、文化传承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

面对市场的新常态,各大平台负责人分享了各自的内容战略与破局之道。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认为,行业在经历微短剧这条“鲶鱼”搅动后,正进入“横竖各得其所”的新常态;腾讯在线视频联席总裁兼首席内容官王娟则提出,长短视频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协同共生的新生态,行业正“从流量向人心回归”。

虎鲸文娱集团优酷副总裁、总编辑张丽娜表示,优酷将以精品照亮行业长期价值,用技术创新推动工业化,并携中国故事“奔涌入海”;微博COO、新浪移动CEO、微博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巍详细解读了视频大模型在“内容理解”和“内容生成”两大方向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并介绍了微博在该领域的应用实践。

快手科技联合创始人银鑫则分享了其在“AI驱动下的大众文艺新生”方面的探索;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介绍了其“内容免费+广告分账”的商业模式,并通过“果燃计划”投资精品短剧,推动行业从“拼流量”进入“拼内容”的时代。

与此同时,多位文化名人与青年演员从各自的实践出发,分享了他们对艺术与时代关系的思考。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刘岚以“从足尖到指尖”为题,分享了舞蹈美育借助网络视听技术走向全民化的实践路径。作家、编剧、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提出了“跟着微短剧学文物”的创新构想,计划通过微短剧并结合真实文物,向大众传播文物知识。

作家马伯庸则深刻阐述了历史题材创作的“当下性”,即打通古今之间的共鸣点,让观众在内容与现实世界中找到真切的连接。青年演员李兰迪则以“撕开《滤镜》,允许自己做自己”为题,从创作者视角表达了对真实表演和与观众共情的追求。

作为大会的重要环节,开幕式上的一系列重磅发布,集中展示了“北京大视听”的最新成果与未来布局,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微短剧作为当下最具成长性的力量,其提质升级成为本次大会的焦点。北京大视听“追光计划”国际微短剧大赛的阶段性成果发布尤为瞩目。大赛评审主席团部分核心成员,包括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双聘教授邱章红、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陆先高、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冷凇、新媒体《影视独舌》总编辑李星文等亲临现场。评委们一致认为,微短剧正迎来“文学性和戏剧性的回归”,并期待大赛能在精品化、叙事模式和“人机共创”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据了解,本次大赛立足北京、面向国际,设置了“绘时代盛景”“传中华文化”等十二大主题赛道,共征集作品1070部,经过初评,已有包括138部“好作品”和101部“好故事”在内的239部精品项目成功入围复赛,展现出全社会参与的创作生态和多元化的创作图谱。

现场发布的“2025‘北京大视听’网络视听精品项目”片单共集结80部精品力作,分为“传薪火长赓”“见文明长河”“品烟火长情”“赴山水长卷”“执正义长锋”“赏多元长韵”六大篇章,涵盖网络剧、网络电影、微短剧、网络综艺等多种类型。其中,“传薪火长赓”篇章包括《寻找李顺章》《怒刺》等作品,“见文明长河”篇章包括《资治通鉴》《中华史记》等,“品烟火长情”篇章则有《你一定要幸福呀》《种地吧3》等。片单发布后,大会还为《马背摇篮》《信仰的足迹——北京红色记忆》等12部重点网络视听文艺作品举行了集中推介仪式,主创代表郭靖宇、侯京健、李东学等上台分享了创作心得。

此外,开幕式还聚焦行业趋势,发布《2024北京微短剧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北京微短剧产值规模约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二,位居首位,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紧接着举行的快手星芒短剧AIGC创想剧场计划发布仪式,则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内容创作的前沿探索,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本届大会为期两天,以“视听潮涌 文艺生辉”为主题,致力于打造视听艺术价值引领平台、产业融合生态聚合平台、视听技术赋能创作平台。除开幕式及高峰研讨外,大会还设立了6场主题研讨、创作者之夜、网络视听艺术大会打卡等多元活动,议题覆盖网络综艺、网络剧、微短剧、新大众文艺等行业热点,旨在推动网络视听文艺提质升级,培育扶持文艺精品,发掘鼓励优秀网络文艺人才。


编辑:胡德成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