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16号线直达!这个美术馆开新展
2025-07-03 11:3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位于中关村壹号科技园区内的

壹美美术馆

又开新展啦!

“快看,这个陶瓷与亚克力结合的镂空花纹真好看。”“我还以为这一片是纸箱制作的艺术品,凑近才发现它们居然是瓷器。”近日,“未来形态:陶瓷在科技纬度下的艺术重构展”于壹美美术馆正式开展,吸引众多观众前来参观。

“本次展览为观众们带来了155件由158位中外艺术家创作的陶瓷‘未来体’,以当代视角探讨陶瓷艺术的未来可能性,展现传统工艺在当代的形态与价值延展。”壹美美术馆馆长路贝告诉记者。

“陶瓷艺术是一门融汇古今的艺术,它根植于文明源头,也面向未来,天然融合了艺术与科技的双重元素,此次‘未来形态’展览以科技为纬度,汇集诸多艺术家的作品,呈现了陶瓷艺术与科技、情感的深度融合。每件作品都让人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与人的情感。”本次展览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白明告诉记者,“这些艺科融合的作品在以‘硬科技’为核心的中关村壹号科技园区内的壹美美术馆展出,本身也与展览主题高度契合。”

记者走进壹美美术馆看到

本次展览由科技与陶瓷艺术的融合、

形态的创新与重构、

可持续发展的艺术实践三部分组成

1

科技与陶瓷艺术的融合

在这一空间,艺术家们将3D打印、数字建模与影像艺术和虚拟技术等在陶瓷艺术上进行应用,打破了传统手作工艺的边界,极大地拓展了陶艺制作的可能性与想象力。

天津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副教授陈卓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参展作品《纹脉》:“这件作品是基于数字技术介入传统工艺的跨学科实践,我借助3D扫描技术,将玉石的形态纹理转化为参数化模型,运用逆向工程技术解构其拓扑特征雕刻后,再镶嵌回陶瓷作品中,旨在传达‘材有美、工有巧’的造物观。”

2

形态的创新与重构

该板块集中展现了当代艺术家在陶瓷形态的研究与创造上的成果,艺术家将当代艺术理念融入对泥与火本质的追问中,将过去与未来、艺术与科学之大命题转化为意象表现,个体感知与表达成为材料与形式解放的核心途径,揭示出一种泥、火与人类情感紧密相连的独特生命语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雕塑院常务副院长郅敏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参展作品《河图洛书-黄河》:“我作品的灵感源自汉字,几个汉字就可以组成一个词,几个词就可以组成一句话,人类的情感、哲学、思想都可以通过句子传达出来。这给我提供了无限可能,因为单个陶瓷它的尺寸大小是有局限的,而按照汉字组词的思路,我可以通过不断组合的方式,让陶瓷创作更加的自由,实现更宏大体量的作品。”

3

可持续发展的艺术实践

这部分则聚焦于环保材料与现成陶瓷材料在陶艺创作中的创新应用与转化,该部分不仅探讨从创作、使用到回收再利用的全过程,更旨在从这些过程中生发出新的艺术感知与表达方式,艺术家们对陶瓷艺术既定的工艺流程进行分解重组,由此拓展了人与物与时代话题的陶艺表达方式。

本次展览展期将持续至7月13日

展览期间

壹美美术馆还将结合展览内容

同步推出包括艺术导览、

艺术科普工坊等在内的系列主题活动

以多元形式引导观众发掘陶瓷材料

在当代语境中的创新表达

免费观展

开馆时间:10:00 - 17:00(每周一闭馆

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参观

展馆位置

中关村壹号·壹美美术馆

交通贴士

地铁16号线永丰站

B口出站东行800米

永丰路口东站:

365路、446路、543路、

544路、巡游公交71线

永丰路口南站:

365路、384路、623路

记者:郭思岐

编辑:李祎乔


作者:

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