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3 18:31
他们,用坚韧书写生命,以奋斗定义人生。《自强风采》聚焦昌平区残疾人朋友的励志故事,记录他们在逆境中拼搏、在平凡中闪耀的动人篇章。每一篇报道,都是一束照亮心灵的光;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份传递力量的火。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这些自强不息的故事,感受生命的蓬勃与辉煌!
自强风采
邱红刚:钢铁淬火处 生命绽新芽
他虽身体残疾,却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残疾人事业默默耕耘,成为了众多残疾人心中的希望之光。记城南街道残联残疾人专职工作者-邱红刚的奉献之路。
钢铁厂走出的“暖心人”
邱红刚的办公桌上总是整齐摆放着《残疾人保障法》《辅具适配指南》等专业书籍,抽屉里常年预备着便民服务卡和日常用的创口贴、手电筒等。这位从红冶钢厂走出来的社工,用钢铁般的意志和春风般的温情,为辖区1000余名残疾人筑起温暖港湾。
邱红刚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残疾人办证、康复及老年人补贴工作等。他对待每一位前来办事的残疾人都认真负责,总是耐心地解答疑问,手把手地指导其办理相关业务,力争让每一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都能享受到更好更多的服务。当遇到情绪不稳定的残疾人或家属时,他耐心安抚他们的情绪,再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邱红刚积极与民政、区残联等部门沟通协调,尽最大努力帮助残疾人享受政策带来的优惠。
2005年,当28岁的邱红刚走进城南街道残联时,没人能想到这个因车祸落下左腿残疾的汉子,会成为残疾人眼中的“邱老师”。他创造性地推出“三步工作法”:第一步“问诊式”接待,用便签纸逐条记录诉求;第二步“会诊式”研判,联合民政、卫健等部门制定帮扶方案;第三步“跟踪式”服务,对完成的服务定期询问需求。在昌盛园社区,他和社区创新“辅具快递”服务,将轮椅、助行器等辅具直接送到行动不便的老残一体残疾人家庭。
淬火重生的“钢铁意志”
邱红刚出生于1977年6月,学校毕业后在红冶钢厂工作。凭借着年轻的冲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步成长为轧机班班长。2002年夏天的那场意外,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当25岁的轧机班班长邱红刚从重症监护室醒来时,左腿粉碎性骨折的诊断书像块烧红的铁烙在他心上。“当时看着车间的龙门吊,感觉自己就像被卸了零件的机器。”回忆往事,他眼眶微红。那次意外让他的左腿残疾,无法继续从事重体力工作。受伤后的日子里,他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折磨。最初的4个多月,他只能卧床休养,之后开始借助双拐艰难地行走,慢慢地过渡到使用单拐。尽管如今他已脱离拐杖,但左腿依旧不能承重,干不了重活。
2005年,城南街道残联招聘协管员时,让邱红刚重燃希望。他通过报名、考试,走上了残疾人工作岗位,成为一名残疾人协管员。“刚转岗时,我连电脑都不会用。”邱红刚说,那时的他,对电脑一窍不通,但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他利用晚上下班时间向身边的朋友学习收发邮件、使用电脑办公。每一个新技能的掌握,背后都凝聚着他无数的汗水和努力。
生命绽放的“钢铁之花”
2014年,他成为了残联的一名专职工作者,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在城南街道的街巷间,“邱老师”的称呼已成品牌。从钢厂到残联,从工人到社工,邱红刚用时光诠释着“钢铁意志”的真谛: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伤痕,而是能在伤痕处绽放希望。正如他的座右铭:“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身残志坚,大爱无疆。”
从轧钢机的轰鸣到键盘的敲击声,从钢铁淬火迸溅的火花到助残事业的薪火相传。邱红刚常说:“钢坯要经过千度淬炼才能成材,人也要经历磨难才能成长。”
邱红刚虽不在大厅窗口办公,但只要全程办事大厅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个电话,他就会立刻赶过去。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用无私的爱温暖着每一位残疾人的心。他的故事激励着身边的人,让我们看到了身残志坚的力量,也让我们相信,只要心中有梦、有信念,就能战胜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在未来的日子里,邱红刚将继续在残疾人事业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为更多的残疾人带去温暖和希望。
如果您身边也有这样
在困境中坚守梦想的动人故事
欢迎与我们分享
让每一簇不熄的生命之火
都能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
更多内容请关注北京残联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