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贸试验区通州组团打造高水平开放新高地!
2025-07-04 08:4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今日(3日),在“两区”建设五周年自贸试验区专场新闻发布会上,通州区委常委、副区长吴孔安全面介绍北京自贸试验区通州组团五年来的亮眼成就,介绍在制度创新、外资集聚、营商环境优化及特色产业发展上的卓越成果。


2020年9月,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式揭牌。如今副中心制度创新成果持续领跑全国,外资集聚效应加速显现,国际化营商环境迭代升级,绿色金融、ESG、创意设计等特色产业亮点突出,京津冀协同开放发展新引擎作用日益显著。



  制度创新 从全国首例到系统集成改革突破


五年来,通州组团以“首创性”为导向,构建起覆盖政策、实践、案例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先后出台实施方案、三年行动计划、深化“两区”建设方案等十余项政策文件,形成7项国家级改革案例、11项市级示范经验。其中,全国首个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全国首批股权信托财产登记案例等“从0到1”的突破,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 “副中心方案”。


通州组团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副中心先后三批次承接308项市级赋权,建成北京市“两区”展示会客厅、全国首个智能终端自助政务中心、城市副中心“两区”一站式服务中心等集成化服务平台法治服务保障“1+3+N”措施,全力营造“综合成本最低、审批效率最高、行政服务最好”的“三最”营商环境,成为区域名片。



  外资集聚 1.12%面积撬动超三成外资流入


在政策红利与开放赋能支持下,2021至2024年,通州组团累计新设外资企业115家,年均增长率10.4%;实际使用外资达3.12亿美元,年均增速高达27%。值得关注的是,这片仅占通州区1.12%面积的区域,贡献了全区 24%的新设外资企业数和32.5%的实际使用外资额,加速形成吸引外资的“强磁场”。



  绿色、创意、协同 自贸品牌引领差异化发展


五年来,北京自贸试验区通州组团自贸特色优势日益突出。


绿色自贸以金融创新激活双碳经济。北京绿色交易所主导制定《绿色金融术语》国家标准,城市副中心发布气候投融资“1+6”政策体系,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超210万吨、成交额破1.8亿元。“碳e贷”“碳资产质押贷款”等创新产品落地,带动全区绿色信贷余额突破557亿元。集聚北京绿色交易所、北京ESG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引入仟亿达、新源劲吾等代表性企业,成立ESG主题股权投资基金——副中心ESG基金,推动“政、产、学、研、投”融合发展,绿色产业规模持续扩容。


创意自贸方面,设计之都赋能数字转型。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北京服装学院“未来实验室”等标杆项目落地张家湾设计小镇,北京建院、德火科技等设计及元宇宙企业集聚。全国首例建筑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启动,“副中心设计之心”“智慧生活实验室”等场景落地,推动设计产业向“数字+创意”双轮驱动升级。


创新“自贸通办”模式,实现京津冀超1.4万项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累计办理3万余件;120 项京津冀涉税服务“同事同标”,189个事项纳入“最多跑一次”清单。医疗领域构建代谢性疾病三地标准体系,管理患者超2万人;通武廊商业秘密保护区域合作模式成为全国典范,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制度范本。


吴孔安表示,北京自贸试验区通州组团将聚焦绿色金融、财富管理、ESG、医药健康、数字经济等赛道,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推动政策迭代与产业升级双向奔赴,以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开放高地。


五载深耕,从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到开放经济的“示范区”,北京自贸试验区通州组团正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书写中国特色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新篇章。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记者:关一文

微信编辑:芳芳



作者:

副中心之声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