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蜻蜓眼式琉璃珠、复刻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的琉璃凤冠、色泽温润如蜜的鸡油黄编钟……近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淄博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一大批精美的琉璃展品带领人们走进流光溢彩的艺术世界,感受琉璃艺术的博大精深,领略匠心独运的多彩魅力。
展览名称: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5年6月10日对公众展出,展期2个月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淄博市人民政府
展览场地:中国国家博物馆
门票:免费
展览缘起:
淄博,是齐国故都、聊斋故里、丝绸之乡,也是中国早期琉璃工艺的重要中心之一。淄博市博山区现存我国最早也是唯一经考古证实的古代琉璃窑炉遗址。明清时期,博山琉璃业日臻鼎盛,产品辐射全国乃至海外。据文献记载,博山工匠群体曾供职清宫造办处,并将宫廷玻璃技艺反哺故里,由此造就其“中国琉璃之乡”的美名。
凿山煮石,淬炼千年文明;匠心妙手,谱写时代华章。让我们走进流光溢彩的淄博琉璃艺术世界,共同感受中国琉璃艺术的博大精深,在浴火重生的璀璨芳华中领略匠心独运的多彩魅力。
展览概况:
琉璃,取材于山岩矿脉,经烈火淬炼塑形,呈现万千姿态,既作民间日用器具,亦成皇家御用珍玩,历经世代匠人智慧淬炼,其形制由朴拙渐趋精妙,其品格自凡俗升华臻美。
本次展览以淄博琉璃为窗口,分“肇兴千年”“幻彩永驻”“璆琳佳器”三个单元,通过183件(套)古今琉璃佳品,勾勒出古代琉璃艺术的诞生发展历程,较为全面地展示琉璃制作技艺和创作设计。
第一单元【肇兴千年】
本单元简要梳理中国古代琉璃发展历史,追溯琉璃制作技艺悠久的历史根脉。
琉璃又称“玻璃”“陆离”“璧琉璃”“药玉”“硝子”等,宋代以后,“玻璃”逐渐指代透明玻璃器,“琉璃”则更多代指釉陶砖瓦。世界上最早的玻璃制品出现于四千年前的两河流域,而我国最早的玻璃器制品大致出现于西周。战国至汉代,琉璃工艺发展出融合中西的“蜻蜓眼”和仿玉制品。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我国琉璃制品在西方玻璃的影响下更加多元化,造型和色彩更为丰富,至隋唐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条纹玻璃碗 公元1世纪
古代琉璃制作技术包括吹制、模压、雕刻等多种技法,尤其明清时期的宫廷琉璃纹饰繁复,工艺精美。
切面玻璃瓶 9-10世纪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咏琉璃》生动地描绘了琉璃的清澈透明和光滑细腻,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琉璃这一物品的喜爱和欣赏。展厅中展出了1992年出土于淄博临淄商王村战国晚期墓的《琉璃簪形器》,其器形典雅,通体莹润,呈现出仿玉的质感与光泽。
琉璃簪形器 战国 淄博市博物馆藏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战国时期《蜻蜓眼式琉璃珠》,以白色为底,点缀蓝绿色斑点,镶嵌白、黄等色同心圆图案,色彩鲜艳,造型独特。这种珠子在古代被视为珍贵的装饰品,它的出现反映了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也展示了古代玻璃制作工艺的高超水平。
蜻蜓眼式琉璃珠 战国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展览通过中西古琉璃制品相互对照,帮助人们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外琉璃制品在材料、工艺等的差异与交融。
第二单元 【幻彩永驻】
《颜山杂记》记载:“琉璃者,石以为质,硝以和之……非铜铁丹铅则不精,三合而后生……”本单元按白、黄、赤、蓝、碧等颜色分区域展出了通过吹制、脱蜡等热成型工艺及内画、雕刻等冷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琉璃艺术品。透过它们,得以窥见东方美学的色谱如何在火与土的淬炼中历久弥新。
淄博琉璃在色彩与技艺上均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在色彩方面,淄博琉璃以马牙石、紫石、凌子石等为原料,采用独有工艺制作的鸡油黄、鸡肝石、亮红、洋青等名贵色料温润透亮、匀净细腻。
其中,“鸡油黄”琉璃更是明清时期专供皇家使用。展柜中由孙云毅吹制的作品《鸡油黄编钟》,以传统编钟为形,采用名贵鸡油黄琉璃精铸而成,色泽温润如蜜,透光莹亮。
鸡油黄编钟 孙云毅 吹制
在技艺层面,淄博琉璃同样亮点纷呈。琉璃内画、脱蜡制造以及一度失传的琉璃铺丝工艺等更是淄博琉璃的独门绝技。
一件蜡模,只能烧制一件琉璃作品。由脱蜡铸造工艺制作而成的作品《珊瑚》,其表面呈现出独特的纹理与光泽,只需要一点光线,就仿佛流动起来,晶莹剔透。
珊瑚 王凯兵 脱蜡铸造
第三单元【璆琳佳器】
灯工技艺是琉璃热成型工艺之一,利用琉璃的热塑性和可熔性特点,以多彩的料条为原料,通过加热、塑形、粘接等创作出美轮美奂的琉璃艺术品。本单元内,《十二花神系列》《邂逅鸢尾》《暖光里的葵语》等灯工琉璃作品展现着创作者对造型美学的极致把控,每件作品都凝结着“火中取艺”的惊险与诗意。
十二花神 宋苗 王一凡
邂逅鸢尾 刘媛
千环璀璨琉璃裙 任波 唐珍珍
展柜内,灯工琉璃作品《蝴蝶灵蛇花冠》以三重意象编织生命循环的密语:蝴蝶羽翼以渐变蓝绿琉璃层叠铸造,捕捉晨雾中振翅的刹那动态;灵蛇自冠顶盘桓而下,鳞片间暗藏虹影光晕;花冠主体由琉璃花瓣焊接成型,从金红根脉渐变为蓝绿薄瓣。每一只蝴蝶、每一朵花、每一条蛇形态都不相同,涌动着蓬勃的生命力。
展厅现场还展出了由三个年轻人耗时两个月打造的《琉璃凤冠》,其复刻了国博古代中国展厅内明孝端皇后的九龙九凤冠。琉璃凤冠,就是一种灯工琉璃。凤冠是国博近来最火的文物之一,它前部饰有九条金龙,下有八只点翠金凤,后部也有一金凤,共九龙九凤。
玻璃凤冠
结语:
琉璃,是火与土淬炼的千年诗行,亦是东方美学在时光长卷中流淌的印记。从战国“蜻蜓眼”的中西交融,到明清“鸡油黄”的皇家风华;从脱蜡铸造的细腻灵动,到灯工技艺的生命跃动,每一件琉璃作品都是匠人以心为焰、以技为笔的深情书写。它们既承载着文明对话,又跃动着创新脉搏。
当古老的非遗邂逅青春的目光,琉璃不再只是博物馆中的静物,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在流光溢彩间,我们看见传统工艺正以鲜活姿态融入时代,让千年匠心在当代生活中续写新的璀璨篇章。
视频:吕露 黄美倩 张汝娴 张菁 贾文雨
音频:张汝娴
图文:中国国家博物馆 张菁
编辑:张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