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版,也可以很深刻
2025-07-04 18:2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如果站在未来回首,2025年6月的第三个周末似乎是一个值得玩味的时刻。在这个周末,青年指挥家们纷纷在各团乐季尾声中执棒了宏大的交响作品,某种意义上说,可视为新生代崛起的标志。

20日,尹炯杰指挥厦门爱乐乐团演出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同一天在他的家乡昆明,孙一凡以舒伯特的“伟大交响曲”(C大调第九交响曲)为昆明聂耳交响乐团的乐季闭幕;即将接任“昆交”总监的张橹,则在21日与西安交响乐团演出了标准的“总监曲目”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同样是在6月21日,青年指挥家俞极执棒宁波交响乐团2024-2025音乐季闭幕音乐会,以半舞台版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画下句点。

俞极的指挥中一直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老成,这从指挥操作层面与音乐处理层面都可以看出。作为歌剧指挥,虽在舞台后半场背对歌者指挥,他的音乐调度仍极其清晰。左手微垂的弧度精准勾勒乐团声部的动态层次,右手挥拍的轨迹与细微的回身角度则如隐形的缰绳,与台前的歌唱家形成无形的气场联结。可以说全剧几处繁难的、歌者“出包”的地方他都精准地“合上”与“接住”了。

序曲中,他让弦乐的声音致密而富有歌唱性,变化的和声色彩与大提琴几句呻吟般的模进,预示了这朵“茶花”多舛而终将凋零的宿命。而在那几段精彩的“场面音乐”中,他很好地注意到了这些音乐的特质,例如序曲紧接着的欢闹场面,他能在层次上把握室内乐般的优雅与上流社会的狂欢两种气质,在几处吉普赛、西班牙风格的舞曲中均能在配器上提炼出最独到的色彩。而当第二幕乔治·亚芒以父权压制爱情时,他让阴郁的和声构建出压迫性的声场,让社会规训的沉重质感具象化。《饮酒歌》与后面的圆舞曲段落中,他则刻意放缓音乐的节奏肌理,在木管乐器的华丽装饰音中注入一丝若有似无的叹息感,使狂欢表象下薇奥列塔的命运伏笔悄然渗透,圆舞曲在其棒下有如命运的轮转。这种将戏剧冲突融入音乐结构的处理,使得悲剧内核超越个体叙事,成为对时代的深刻叩问。

20岁出头的格鲁吉亚女高音安娜·奥尼亚妮饰演的薇奥列塔无疑是全场的焦点。从开场的“永远自由”,她便以华丽的花腔展现出了薇奥列塔作为巴黎名伶的洒脱与不羁。在“永别了,过去的美梦”中,她的咏叹充满了哀伤与无奈,声音中细腻的情感变化将薇奥列塔从浮华走向凋零、从热情坠入绝望的心理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

男高音王传越所塑造的阿尔弗莱德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在《饮酒歌》中,他的高音部分轻松自如,音色辉煌且极具抒情性,将阿尔弗莱德与薇奥列塔初见时的欢快与对爱情的憧憬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第二幕与父亲的激烈交锋中,王传越通过音色的转换,从愤怒时的高亢激昂到妥协时的无奈低吟,精准地描绘出了阿尔弗莱德内心的挣扎。《茶花女》他曾在意大利唱过,不过这次亦有些许忘词与失误是一点遗憾。

男中音王海涛成功塑造了乔治·亚芒这一角色,他的声音如空灵的山谷,在舞台上构建起了强大的气场。他在威严仪态下所隐藏的情感波动,通过歌声被细腻地呈现出来,让观众看到了乔治·亚芒这个人物并非只有刻板的一面,而是有着复杂情感的真实个体。饰演侍女弗洛拉的张媛音色极具辨识度,醇厚且富有质感。

必须为歌剧制作人郑静君点赞,她的创世歌剧团是民间自筹自组的歌剧表演团体,靠着募款排戏做出很多好制作。她甚至将薇奥列塔不同颜色的衣服赋予不同的情绪,用不同状态的妆容配合女主角的心境。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尽管歌剧演出经验不多,但这次发挥出最大能力完成了她的舞台调度。

每次听宁波交响乐团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进步,这次尤感弦乐声部的层次清晰度与音质蜕变,我们总说中国缺好管乐,而现在的事实是乐团最缺乏优秀的弦乐齐奏(Tutti),宁交这些年的严谨训练显然逐渐解决了这一难题。

通过这场演出可以观察到,近年来国内交响乐团将歌剧作为音乐季闭幕演出的现象愈发增多,一方面体现了乐团软硬实力与能力的提高和追求剧目多样性的愿景;另一方面,音乐会版抑或半舞台版歌剧,不但考验难以“演戏”的歌者,对乐团也是很好的训练。乐团不但能接触不同类型的作品,也可以在其中习得歌唱性的声音审美与伴奏的艺术,这显然是一种良好的趋势。

张听雨/文


作者:

音乐周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