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里,我们经常会听到“违法”和“犯罪”这两个词,很多人觉得它们意思差不多,甚至混为一谈。但其实,虽然它们有密切联系,但也有着不小的区别。搞清楚这些,能帮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远离麻烦。
先来说说“违法”。简单理解,就是违反了法律规定。这里的“法”范围可以很广,包括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比如,开车闯了红灯,这就违反了道路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大吵大闹,影响他人,违反了治安管理方面的规定;借了别人的钱不还,违反了民事法律。这些行为都属于违法,但它们的严重程度不一样。有的可能只是被交警批评教育、罚点款,有的会被要求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这些违法情况,通常还没达到特别严重的地步,也没有对社会秩序和他人权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而“犯罪”的性质与后果就严重多了。犯罪是指那些违反了刑法规定,并且情节严重、对社会造成较大危害的行为。比如,持刀抢劫、故意杀人、贩卖毒品等,这些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还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稳定,挑战了法律的底线。一旦被认定为犯罪,后果非常严重,要受到刑事处罚,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还会留下犯罪记录,这对自己的未来,包括找工作、子女升学等都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违法与犯罪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界河。违法情节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转化成犯罪。就像往杯子里倒水,一开始只是小半杯,但不停地倒,总有满溢的那一刻。比如,两人因停车刮擦发生口角,推搡中一方先动手打人,这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轻微违法行为;可如果没控制住情绪,抄起路边的石头砸伤对方,导致重伤,就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从违法升级为犯罪。每个公民要避免违法犯罪,就要防微杜渐,不要认为有点轻微违法没什么了不起。有的人本为一点小事发生违法行为,但由于各种原因事态可能会失控,于是转化为刑事犯罪,这方面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就像一个大圈和一个小圈。犯罪肯定是违法,各种犯罪行为都是严重违反了相关法律,且情节严重影响恶劣。而违法未必是犯罪,很多轻微的违法行为,只是违反了一般的法律法规,没有触及刑法,就不能算犯罪。就好比闯红灯是违法,但不是犯罪,而入室盗窃不仅违法,还构成了犯罪。但这并不等于说违法没关系,只要不犯罪就可以无所谓,把违法不当回事。有些违法行为,即使不构成犯罪也会受到行政处罚,轻者罚款,重则拘留。这也会给自己留下案底,给自己乃至单位家庭带来负面影响。法制观念不强,认为轻微违法怎么样不了,经常不顾法律规定为所欲为的人,就是在犯罪的悬崖边冒险,失足落入犯罪深谷是早晚的事。
虽然违法和犯罪的后果有很大区别,但违法和犯罪都会给自己造成负面影响。一般轻微违法可能会受到罚款处理,接受一些批评教育,违法情节严重,则会受到拘留处理,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汚点。一旦构成犯罪,更要受到刑事处罚,面临失去自由,承受牢狱之灾的后果,未来一生都会因此被蒙上抹不掉的阴影。可以说,犯罪的代价是巨大的,可能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其实,只要我们不违法,就肯定不会犯罪。所以,增强守法意识对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我们要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尤其是和自己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比如,做生意的人要了解《民法典》《公司法》;上班族要熟悉《劳动法》;驾驶员要认真学习好交通法规;有孩子的家长要关注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的法律。
在生活中,遇到自己不熟悉的事情,千万别想当然地去做。比如,看到网上有个赚钱的项目很诱人,先别急着投钱,去查查相关规定,看看是不是合法;装修房子想改承重墙,要了解建筑方面的法规允不允许。与人发生债务纠纷,别总想着走歪门邪道,一定要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遇到各种难题走不出来,别怕麻烦,咨询专家、律师,或者向相关管理部门咨询,总会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只有大家都遵法守法,社会才能和谐有序。增强法制意识,多学法律,严格要求,防微杜渐,坚决不做任何违法的事,就能远离犯罪,平平安安、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