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关村综保区
今年是“两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北京自贸试验区)建设五周年。7月3日,“两区”建设五周年自贸试验区专场新闻发布会举办,记者从会上获悉,五年来,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始终紧扣“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双轮驱动战略,在制度型开放、产业集聚、平台建设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首试首创为全国自贸试验区提供经验借鉴,累计形成98项制度创新案例,其中向全国复制推广案例4项、向全市复制推广案例9项,为全国、全市“两区”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海淀模式”。
以人工智能为引领赋能千行百业
当前,海淀区正着力构建“1+X+1”体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人工智能为引领赋能千行百业,以科技服务业为支撑提升创新资源聚合能级,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主阵地。
海淀区抢抓人工智能新赛道,构建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技术体系。在政策扶持上,海淀区出台了《中关村科学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若干措施》,每年安排攻关投入、算力补贴、数据奖励、场景支持等资金支持超10亿元,助力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在技术攻坚上,海淀区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聚焦大模型、核心算法等前沿方向,通过揭榜挂帅等形式给予资金支持,抢占技术制高点。
在要素保障上,率先建成北京最大、国内领先的超大规模高性能单体智算集群,发布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生态网络,汇聚京津冀蒙新及三大运营商、云厂商多个资源主体绿色算力,将有力支撑各类创新主体万亿参数级通用基础大模型一体化训练和推理。加快建设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设立语料中心和数据运营平台,已汇聚超180个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全国首个高端数据标注基地,促进数据合规共享与流通。
在应用推广上,出台人工智能全景赋能行动计划,以人工智能创新街区为试验场,推动城市智能体数智赋能。以“十大示范工程”为牵引,推动场景开放,打造惠及民生、革新产业的标杆案例。其中,在教育领域印发《海淀区“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推动AI赋能教育教学。
在生态营造方面,海淀区持续完善产业布局,按照“南部挖潜、北部拓展”的发展思路,在南部建设创新驱动孵化区,形成校区、园区、社区融合发展的有机生态,在北部打造产业培育拓展区,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创新引领作用,辐射带动一批新建园区,加速产业集聚,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发展的创新体系。持续优化孵化体系,设立三期总规模200亿元的科技成长基金,构建“母基金+子基金”联动的业务布局。稳步推进人工智能人才特区建设,创新实施“以才引才、以才荐才”的举荐制度。
在空间载体打造上,海淀区推出“中关村AI北纬社区”,聚焦人工智能前沿领域,为入驻企业提供房租减免、人才公寓等优厚条件。海淀区将持续巩固人工智能领先优势,力争将海淀打造为全球技术策源地、产业引领区和应用示范高地,为全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海淀是创新不止、动能澎湃的科技之城,信息、科研、金融、教育和工业等五大优势产业经济增长贡献超过八成。在科技服务业方面,海淀区构建“一条链、一张网、一平台”产业服务体系,提供政策、资金、人才、空间等全要素支持,目前已形成1个万亿级、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五年来,海淀区“两区”建设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推动制度型开放实现系统性突破。以首试首创为全国自贸试验区提供经验借鉴,累计形成98项制度创新案例,其中向全国复制推广案例4项、向全市复制推广案例9项,为全国、全市“两区”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海淀模式”;中关村综保区实现“当年验收、当年开关”,是全国首家以“研发创新”为特色,以“保税研发”为主要功能的综合保税区,是全国首个应用“电子围网+智能通道+电子围栏”和“综保区数智监管辅助平台”的“3+1”智慧监管模式的综合保税区;持续培育“创新自贸”“数智自贸”品牌,搭建“政产学研金服用”的开放平台,举办18期“自贸会客厅”活动,发布29期《开放前沿》期刊,主题覆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数据跨境流动等重点议题,推动政企深度互动与制度创新场景化应用。
五年来,海淀区投资空间广阔,构筑新质生产力开放发展新动能。海淀组团新增注册企业9776家;“两区”项目累计入库2893个;2024年实际利用外资达17.66亿美元,连续7年居全市首位。“两区”建设创新发展投资伙伴达11家,形成“管家式服务+全链条孵化”生态体系。中关村壹号、翠湖科技园等园区聚焦人工智能、科技服务、未来产业“三大新赛道”,形成“空间+服务+投资”生态;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汇聚兆易创新、地平线等重点企业,芯片设计产业规模位居北京前列。
五年来,海淀区聚焦营商环境提升,全面打造高效服务型政府新标杆。营商环境评估连续三年居全市前列;开通全市首个医药产业“创新合伙直通车”,打通市、区医药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推动海淀药械领域政务服务事项“零跑动”,办事率位于全市前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大幅降低企业申报成本,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续贷中心”“确权融资中心”等模式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据介绍,未来,海淀区将持续开展产业能级跃升行动,完善新质生产力生态,加速中关村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集成电路领域实施“创芯引领计划”,商业航天布局“卫星互联网+应用场景”,形成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升级“3+3+1”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弹性算力实验室、开源创新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算力支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以更坚定的开放姿态、更务实的创新举措,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贡献海淀力量,让改革活力与创新动能始终成为区域发展的鲜明底色。(记者 李洪亚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