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10:10
良好的睡眠对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一些看似平常的睡眠表现往往不被重视,但它们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磨牙、做噩梦、断断续续打鼾、盗汗,睡觉时出现这4种表现,要提高警惕了。
01呼噜打着打着断掉了
打呼噜是睡眠质量不佳的信号。
气流通过狭窄的上气道时,软组织震动产生鼾声。肥胖、咽喉部肌肉松弛等因素导致上气道变窄,是打鼾的主因。
频繁打鼾者常伴随深度睡眠减少,白天易困倦、注意力下降——这不仅是睡眠问题,更是身体发出的健康预警。
只要是打呼噜,就属于病理状态,只是程度不同,呼噜声打得又多又响,通常表示疾病的程度比较重,严重的打呼噜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表现。
●习惯性鼾声
习惯性鼾声是指在睡眠中反复出现的打呼噜现象。它通常具有一定频次,几乎每天或每周会出现。虽然习惯性鼾声本身可能不会严重影响呼吸,但它仍然是一种病理状态,因为它可能预示着潜在的呼吸道问题。
●呼吸暂停
比习惯性鼾声更为严重的是呼吸暂停。
鼾声由轻而重,然后戛然而止。这种情况发生在气道完全闭塞时,导致气流无法通过,从而产生呼吸暂停。
危害
偶尔因抽烟、喝酒导致的打呼噜,甚至过程中憋醒,这并不能定义为疾病。只有当因肥胖、咽腔狭窄等原因形成长期状况,并达到一定判断标准时,才能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一个不容忽视的致死性疾病
在中国,据《柳叶刀-呼吸》杂志统计,30至69岁的人群中,可能有高达1.76亿人存在打呼噜伴随一定程度的睡眠呼吸暂停。这不仅是一个疾病,而且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病,是致死性疾病。如果睡眠呼吸暂停问题得不到有效控制,其后果可能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增加全因死亡率
根据文献统计和全球调研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全因死亡率约为非打鼾患者的两倍。在重度患者(睡眠呼吸暂停指数大于30)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2.5倍。
●影响多项代谢综合征指标
睡眠呼吸暂停会影响多项代谢综合征指标,如血压、血糖、血脂等。
●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该病症对心脑血管系统有直接影响,尤其是与粥样动脉硬化密切相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其通过与血压升高、血管内皮损伤、脂代谢紊乱等因素相互作用,加剧粥样动脉硬化的进程。
●引发猝死
该病症还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加重,进而引发猝死。
如何判断睡觉中间的打呼噜是否严重
如何改善
改善打呼噜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控制体重、戒烟戒酒、规律作息、调整睡姿(尽量侧睡)等。
如果打呼噜是由特定原因引起的(如过度疲劳、工作压力大等),需要我们去解决这些根本原因。例如,通过调节工作状态、减轻压力、适当运动等方法来改善睡眠质量。
如果以上方法无法改善打呼噜症状,建议咨询睡眠或心理方面的专业医生。
02经常做噩梦
睡眠中有一个时期叫作快速眼动期,此时身体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呼吸和心率都会变快,同时我们也容易做梦。
以下情况可能会导致你反复做梦
提示:当出现以上这些情况时,需要重视我们的身体健康,如果这些情况经常发生,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做梦时出现这种情况要小心
噩梦多且大喊大叫、拳打脚踢。这种情况在医学上叫作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是目前认为最具价值的帕金森病前驱期指标。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的睡眠疾病,其特征为梦境内容与异常行为同步出现。
该病早期症状易被忽视,但随病程发展(约十年),多数患者症状加重,部分甚至进展为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和路易小体痴呆。
疾病特征
核心表现为快速眼动期的异常行为,这些行为与噩梦内容高度吻合,包括:
注意:患者本人通常对发作过程无记忆。
白天可能会出现的表现
1.白天嗜睡
2.记忆力减退
3.情绪障碍
03磨牙
一般6~13岁处在换牙期的儿童睡觉时会磨牙,已经过了换牙期的睡觉磨牙就要引起注意了。
成年人磨牙的原因可能是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遗传因素、其他睡眠障碍等……如果有长期磨牙的情况,应去医院检查原因。
磨牙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1.口腔损伤
牙齿过度磨损:牙釉质变薄、牙本质暴露,导致冷热敏感、龋齿风险增加;
牙周组织受损: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严重时可能松动脱落;
颞下颌关节紊乱:关节弹响、疼痛,甚至张口受限。
2.全身影响
睡眠质量差:磨牙频繁觉醒会降低深睡眠比例,导致白天疲劳、注意力下降;
心血管负担:长期睡眠中断可能增加高血压、心律失常风险。
04睡眠温度不高却一身汗
半夜醒来,发现睡衣被汗浸透,床单也湿了一片——这种“偷偷出汗”的困扰,很多人经历过。医学上将这种入睡后异常出汗(以头部、颈部、躯干为主)、醒后汗止的现象称为盗汗。
盗汗是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多数情况由生活习惯引起,调整后即可缓解;但频繁、大量的盗汗可能是感染、内分泌或肿瘤疾病的预警。
病理性盗汗
若盗汗频繁(每周≥3次)、汗量多(浸透衣物),或伴随其他症状(如发热、体重下降、心慌等),可能提示以下疾病:
1.感染性疾病:结核病的“经典症状”;
2.内分泌疾病:甲亢、糖尿病的“代谢异常”;
3.糖尿病;
4.肿瘤性疾病,若盗汗伴随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皮肤红斑,需警惕肿瘤可能。
注意:盗汗伴随症状需警惕,及时就医排查,才能早发现、早干预。
睡觉时出现这4种表现,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1.呼噜打着打着断掉了,小心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2.噩梦多且大喊大叫、拳打脚踢,小心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
3.睡着总磨牙,小心牙齿磨损、下颌紊乱。
4.睡眠温度不高却一身汗,小心是盗汗,频繁、大量的盗汗可能是感染、内分泌或肿瘤疾病的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