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 12:34
7月5日,由中国政法大学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研究院、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共同举办,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协办,8所“新传-立格联盟”学院积极参与的首届中国法治国际传播论坛在海口举行。
图为院长论坛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华东政法大学韬奋新闻传播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甘肃政法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和上海政法学院纪录片学院等8所“新传-立格联盟”学院8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论坛。中国政法大学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研究院院长许身健代表主办单位致辞。
图为中国政法大学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研究院院长 许身健
论坛开幕前,在中国政法大学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研究院党组织书记、执行院长许玺铮主持下,中国政法大学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研究院与光明新闻传播学院联合8所“新传-立格联盟”学院共同发起《中国法治国际传播联合研究倡议》,旨在推动中国法治故事、法治理念的全球化表达,提升中国法治话语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图为中国政法大学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研究院党组织书记、执行院长 许玺铮
“中国法治国际传播论坛聚焦国之所需,就中国法治国际传播路径、涉外法治传播人才培养等议题达成共识,倡导用好政治语言、学术语言和外宣语言,持续发力、精准施策,全面提升中国法治国际传播效能与影响力。”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韩伯君主持论坛时表示。
图为联合倡议书签署
图为联合倡议书
甘肃政法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康建伟首先发言,他以《法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题,强调新时代需要“德法兼修”的法治传播人才,通过“法学+新闻”双学位、法治新闻实务工作坊等“术”“业”联动模式,致力于法治媒体人的实践能力提升。
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纪录片学院院长郭炜华通过分享《影像证言——如何发挥纪录片特长,向世界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个人思考》,阐述如何发挥纪录片特长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他指出,纪录片具有记录性、见证性和客观性,能将法治实践可视化,超越简单信息传播,建立认知权威和情感共鸣。
图为各位院长发言
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孟文彬以《深入挖掘齐鲁法治文化精髓,助力中国特色法学话语体系国际传播》为题,分析其学术价值与当代意义。提出守正创新、深耕精品、培育人才等创新路径,通过打造“法治+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儒家法治思想国际传播课程等方式,构建具有东方特色的法治话语体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院长余秀才分享了对《AI时代的网络舆论与国际传播》的思考,剖析了AI时代的网络舆论新样态与国际传播新形势,指出网络舆论认识的误区与盲区,强调重视网络舆论的作用,遵循当前的网络舆情规律,提升网络舆论应对能力。
华东政法大学韬奋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范玉吉探讨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国际舆论战的法治化应对》,剖析了“法律武器化”现象及其潜在风险,提出构建涉外法治体系、提升叙事能力等法治化应对策略,并建议中国需构建“法治叙事+文化认同”的反击体系,从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提炼“和谐司法”“调解优先”等理念,形成差异化的国际传播话语。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阴卫芝发言题目为《法治国际传播:从法治传播到法治文化》。她提出,法治传播不应当只是对法条、案件或法律知识的传播,而且应当塑造法治可亲的形象,培育公众的法治精神与信仰。她分析总结了我国普法历程的经验与不足,提出政法类高校新闻院系应当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准确定位自己,主动对接国家法治建设大局,在法治文化建设这一法治建设环节更加积极有为,培育公众的法治精神与情感,传播中国法治的温暖与魅力。
西北政法大学孙江分享《中国法治国际传播的几点思考》,强调要重视外宣策略,针对中国与中亚地区法律和文化差异,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法治理念,通过多元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中国法治在中亚地区的传播效果,并建议构建 “法律查明+语言服务+文化解读”的三位一体传播体系,助力法治交流。
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贺艳以《融媒体时代的法治传播——跨平台协同及法治普及模式探析》为题,分析了融媒体时代的法治传播新现象,探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法治传播的形态、优势,并指出信息过载、碎片化等问题,提出了跨平台协同与融合的优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