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榜样(十五)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以爱为翼,筑梦无碍 —— 北京市无障碍建设促进中心的暖心征程
北京残联公众号

2025-07-08 17:51 语音播报

汇爱∙助残

编者按:晨曦初露,善意奔涌。2025年5月16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北京推荐的6位全国自强模范、9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1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获得表彰。2025年5月18日是第35个全国助残日。值此,北京市残联推出系列报道,展现事业成就,致敬奋斗精神。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北京市无障碍建设促进中心,探寻他们用匠心与温情,为特殊群体构筑无障碍美好家园的精彩篇章。

当城市的温度以无障碍坡道的弧度丈量,当人文关怀化作导盲犬颈间的星光,北京市无障碍建设促进中心正以创新实践书写着新时代助残事业的动人篇章。作为全国助残领域的标杆力量,这个满载荣誉的先进集体,在无障碍环境建设、辅具服务创新、导盲犬体系构建三大维度持续深耕,将首都的首善标准转化为特殊群体触手可及的幸福体验。

锚定首都战略,构建无障碍城市样板。中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开展专项行动,完成 36.6 万个点位整治整改,全面提升城市道路、公共建筑无障碍水平。

在重大活动保障方面,围绕冬奥会、冬残奥会,推动108个涉奥场所周边9905个无障碍点位改造,形成 “群众提需、条牵块做、网格管护、社会评价”的“北京经验”,为重大活动及日常建设管理提供示范。

结合首都功能定位,中心将无障碍建设融入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推进全国无障碍示范城市创建,指导6个区开展工作。截至2024年底,建成 209 个 “一刻钟无障碍便民服务圈”,完成 5117 个点位整改。同时,组织 2130 名专业监督员检查3.8万个点位,完成 1.5 万个点位市级复查。此外,实现3.7万辆残疾人机动轮椅车信息化管理,为6389名残疾人更换长期有效机动车通行证,推动法院、铁路系统无障碍改造,提升特殊群体在司法、交通领域的出行体验。

创新辅具服务,点亮残疾人生活新希望。中心打造国内首个残疾人辅具 “一键式” 线上办理平台,简化申请流程,残疾人可像网购般便捷申请购买。平台已助力46万人申领120万件辅具,创新成果入选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

在区域协同发展上,中心联合津冀残联参展中国福祉博览会,展示京津冀辅具事业一体化成果,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北京“互联网 + 辅具”平台成为残疾人生活得力助手。

国际交流中,中心受邀在《全球辅助技术报告》中文版发布活动分享经验,讲述中国人权保障“北京故事”,获国际专家认可,提升我国在国际残疾人事业领域影响力。

中心设有线下体验区,肢体残疾人可体验智能轮椅、助行器等辅助器材;视力残疾人能探索助视器、电子导盲设备,通过实际试用感受科技便利,为改善辅具功能提供建议。

推进民生工程,改善盲人出行环境。导盲犬是盲人融入社会的重要伙伴。中心全力推动导盲犬基地建设这一民生实事落地,成立北京汇爱导盲犬服务发展中心及理事会,制定《导盲犬服务项目申请人评审办法》,保障服务公平科学。精心建设犬舍、训练场地等软硬件设施,建成可容纳 18 条导盲犬日常训练的基地,已为本市盲人配发 20 条导盲犬,得到盲人朋友高度赞誉。

在公园、大型连锁超市、地铁站等 494 家公共场所,以及 470 座地铁站、2.3 万辆地面公共汽电车全面增设导盲犬标识,营造更加友好的导盲犬出行环境,提升公众对导盲犬工作的认知与接纳,促进社会和谐共融。

作为一个满载荣誉的助残先进集体,北京市无障碍建设促进中心始终相信:真正的城市文明,不在于建筑的高度,而在于对特殊群体的包容度。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这支充满温度的团队正以持续创新的姿态,让无障碍理念从城市设计延伸到社会肌理,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在首善之都感受到平等与尊严的力量。

图片

更多内容请关注北京残联微信公号


自强风采

编辑:王晓飞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