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奋斗路上的“我”和“我们”
2025-07-10 10:0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图片


又是一个热烈的夏天

作为2025届毕业生的“我”

已经踏上新的征程

临别之际

驻足回望

万泉寺400号

那些意兴风发、挥斥方遒的同窗好友

那些刻骨铭心、令人难忘的感动瞬间

都是“我们”这段旅程最惊艳的风景

从致谢中窥见大学几载春秋半隅

此行路虽漫漫,但从不孤独

每一次邂逅,皆是值得感谢的奇迹


“我”将启程,提笔为序

穆歌

京昆系2025届本科生


回首点滴,倍感充实。诚挚感谢张亚宁和焦敬阁老师为我不厌其烦讲解,对我如孩子般安慰嘱咐,让我成长得更好。感谢学校提供的优越环境,感谢用心指导我的老师们,感谢父母二十年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全力支持,感谢同窗挚友难忘并肩奋斗。我将带着母校的教诲,传递真诚,书写担当!

图片

索子祥

表演系2025届本科生


再回首,一切如梦,四年时光历历在目,感谢所有教导与帮助过我的老师,是你们的教诲让我不断的成长。感谢同窗的陪伴,让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一定会秉承“德艺双馨、继往开来”的校训,继续努力前行,做一个优秀的“形者”。青春无悔,毕业快乐!感谢学校,感谢成长!

图片

胡译

音乐系2025届本科生


当为论文划上最后一个句号,凝望窗外熟悉的校园景致,不禁眼眶微热。回望这段求学之路,那些跌跌撞撞的身影犹在眼前。若无师长亲友的托举与扶持,这段旅程或许早已半途折戟。

图片

赵子琦

音乐系2025届本科生


仿佛一瞬之间便到了毕业的日子。犹记得四年前踏入校园时的稚嫩与不成熟、犹记得四年间为生计奔波于校外校内之间、犹记得四年间同学们的陪伴与老师们的指导。若对我的大学时光做一个简单的评价,我觉得惟忙碌与升华二词最合适。

图片

翟梓彤

舞美系2025届本科生


始于初秋,终于盛夏,从前总觉得来日方长,转眼间我的大学之旅已临近尾声,回想这四年大学时光有快乐也有难过,但这些都是青春岁月中的美好记忆。

图片

陈娜

艺文系2025届本科生


只觉时光太短。大学四年如白驹过隙,竟已走到了最后,四年时光见证了我从稚嫩走向成熟。在这条路上,我获得了很多老师与同学的帮助,正因如此,我在这四年间能够不断成长。

图片


恩师与“我”

张佳艺

京昆系2025届研究生


我的导师李艳艳老师治学严谨,不仅在学术与专业上为我指明方向,更以开阔的视野与坚定的信任,赋予我探索未知的勇气。在我离家求学、独在异乡的岁月里,老师的关爱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那些真诚的鼓励、贴心的叮咛,成为我前行路上最坚实的依靠。回望来时路,虽有坎坷,却总因师长、同窗、亲友的扶持而倍感幸福。

图片

刘皓宇

导演系2025届本科生


我要特别感谢王永庆、席凯、李小琴、邹德旺、马笑、澹台义彦等各位老师。你们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教学态度,让我在艺术之路上收获颇丰,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图片

刘镇澜

导演系2025届本科生


我要衷心感谢我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王一帆老师。从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到撰写、修改,每一步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智慧。您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我在学术上受益匪浅,是我心中的榜样。

图片

黄鹤宇

音乐系2025届本科生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于祥国老师。从音乐创作初期的选题方向、曲式结构构思,到论文撰写时的框架搭建、内容润色,于老师始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为我指明前行的方向。

图片

王宇昕

音乐系2025届研究生


梁宁老师是我的榜样,她不仅在学术上给予了我精准的指导,还通过研究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民族器乐表演研究的学术价值与意义。在教学中,梁老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挖掘其中蕴含的音乐文化内涵与艺术规律,帮助我拓宽学术视野。

图片

王静晗

音乐系2025届研究生


感恩母校深厚戏曲文化底蕴的滋养,让我能在这片沃土中扎根;感谢音乐系悉心培养,为我的成长护航;感念恩师牛长虹教授的倾力栽培,以及求学路上各位老师的言传身教。他们不仅传授压揉滑打的技法精髓,更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执着的艺术追求,启迪我领悟弦外之韵的境界。

图片

张子艺

戏文系2025届本科生

我要深深地感谢我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陈建平教授。她以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对我亲切的关怀,引领我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勇敢前行。老师严谨而不失温暖的口传心授,让我在学习钻研的道路上倍感力量。

图片

朱琦乐

艺文系2025届本科生


感谢张芃老师对我的指导!她教我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看见自己,而我从她的眼睛里看见全世界,看见无涯学海之上,前一浪牵着后一浪。文化产业于我,是一条需要上下求索的漫漫长路,我站在路口,回头看,处处是她的身影;向前看,路上有她的脚印,这是人生至幸。

图片

李靖薇

艺文系2025届研究生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此乃吾师孙焘于《中国文化概论》课堂之上引经据典,以明君子之风范。三年的求学时光,跟随在导师左右,愈发觉得他正如《论语·述而》中描述的那般。最应致谢者,莫过于吾师。

图片


亲友与“我”

施宇彦

表演系2025届本科生


由衷感恩我的父母在我求学路上的大力支持。你们对我永远满怀爱意,予取予求,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我的人生路上给予我最多的人,养育之恩无以为报,这份情感永远深扎在心。

图片

林安然

表演系2025届研究生


感谢我的朋友。十四载同窗情,让求学路温暖踏实。记得附中练功房踢腿压胯的傍晚,宿舍里围看老戏剧目的深夜,生日时暗藏惊喜的刹那,谢幕后相拥而泣的瞬间。这些细碎光阴,比任何戏文都更真切动人,愿此去前程似锦,再相逢依旧如故。

图片

何婉盈

舞美系2025届本科生


我十分庆幸自己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长大,感谢我的父母在我成长路上的陪伴、理解和支持,家人的爱永远是我前进路上最有力的后盾。你们是我求学路上最大的底气,你们的充分信任,让我勇敢大胆地做出生命中的每一个决定。

图片

陆溪琳

舞美系2025届本科生


感谢一路相伴的朋友们,在大学时光里,我们共同欢笑、彼此支持。难过时,你们温暖的安慰驱散阴霾;迷茫时,你们真诚的建议指明方向。这段与你们携手走过的岁月,是我最珍贵的回忆。

图片


母校与“我”

周家祺

京昆系2025届本科生


转眼间我已经踏上从艺之路十年了,在这十年里,我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与支持,尤为感谢学校、京昆系在我大学期间给予我的机会和鼓舞。感谢我的导师马勇老师和班主任牟宏伟老师在四年里对我的帮助。“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愿母校薪火相传,桃李芬芳!

图片

戴淑刁

表演系2025届本科生


衷心感谢学校提供的宝贵学习机会,让我得以重返校园“回炉重造”。表演系的各位老师秉持严谨治学态度,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使我重拾被呵护的求学幸福感。特别要向张文振老师致以诚挚谢意,在我完成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张老师始终耐心细致地指导,这段师生同行的学术旅程,是我最珍贵的成长印记。

图片

郑庶耀

表演系2025届本科生


我要感谢学校给予我丰富的学习资源及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国戏,我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更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培养了独立思考与创新实践的能力,让我得以在学术研究中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从理论认知到实践的跨越。

图片

林咨睿

导演系2025届本科生


衷心感谢母校中国戏曲学院。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与人文关怀中,我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更实现了从青涩学子到专业表演者的蜕变。这份培育之恩,我将永远铭记,带着母校赋予的力量,在表演的道路上继续勇敢前行。

图片

李潇然

戏文系2025届研究生


我要感谢我最最热爱的中国戏曲学院。考上国戏是我的梦想。这三年,许多从前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变成了现实,真好似一场美梦,让人流连忘返。我深以成为一名国戏人而感到荣幸!希望未来能有机会更好地回报母校、回馈戏曲。

图片

于鸿乐

舞美系2025届研究生


在国戏学习生活的7年里经历过太多喜怒哀乐,最喜欢春天感受白玉兰的花香,最遗憾夏天等到日出却说不出口的犹豫,最懊恼秋天摔断了腿,最讨厌冬天去澡堂时路上的大风。国戏的烙印会继续陪伴着我前行。

图片


艺术与“我”

李昱霖

表演系2025届本科生


感谢那个在练功房镜子前,对着一个眼神磕到底的自己;感谢那个为厘清一个戏曲术语源头而孜孜不倦的自己;感谢那个在舞台侧幕,即使只有一个背影也全情投入的自己。这份对艺术的赤诚与热爱,支撑我穿越迷茫、疲惫,最终站在了这毕业的节点。

图片

陈芊贝

音乐系2025届本科生


当我们跳出传统和创新的二元对立,会发现戏曲传承的困境从来不是技术的缺失,而是能否在更广阔的文化坐标系里,为古老的声腔找到更多可能。我们或许永远无法穷尽传统艺术的奥秘,却可以在每一次技术尝试中为其打开新的传播维度。

图片

李天蹊

戏文系2025届本科生


感谢这世上存在戏曲这样古典、浪漫的艺术形式,感谢她在这四年间细腻无声地沁入我稚嫩的生命,让我在寻求更多自由表达时,因这份独特的滋养更加熠熠生光;感谢书籍,在每个迷惘烦闷的时刻,慰我以宏大辽远的安宁。

图片

刘玥彤

艺文系2025届本科生


在《生根的记忆》这个作品中,废弃木船裂缝中生长出一棵树,四周的红线从空中如雨丝般垂落。我觉得生命可能需要像这样停下来的时刻,在船只还不知要驶向何方之时,不断反思和叩问自己的本源,再去疯狂地生长出枝条。

图片


“我”已到站,落笔为终

邢双碟

京昆系2025届研究生


我心间满溢着感恩之情。潘永玲、王英奎老师凭借独特艺术视角与深厚舞台经验,为我推开艺术殿堂的大门。而家人是我坚不可摧的后盾,挚友更是我披荆斩棘的臂助。我还要向我的导师王彩云教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于学术之途,她如明灯引航,倾囊相授;在生活之中,她似暖阳照拂,关怀入微。我将带着祝福大步向前。

图片

左敏瑞

导演系2025届研究生


正如豫剧《杨戬》这部作品的主题曲一样,“独自凭栏,笑对世间行路难;回首顾盼,轻舟已过万重山”。三年的学习生活,以豫剧《杨戬》的成功上演落下帷幕,但这也是人生路上的新序幕。那么,未来再见!

图片

李子岩

戏文系2025届本科生


想对四年前那个对戏曲几乎一无所知的自己说一声谢谢。谢谢当初的勇敢选择,谢谢在书山中熬出的每个深夜,谢谢面对瓶颈时的咬牙坚持。愿我们都能带着戏曲赋予的底气与热爱,在各自的人生舞台上,唱响属于自己的精彩。

图片

秦孟婷

戏文系2025届研究生


在这一人生的分岔点上,祝愿我以及我的朋友们能在自己的人生课题中不断探索出成长的答案,它可能美满顺利,可能经历困难,但不管怎样,都勇敢坚强地去经历吧。人生是场不回头的体验,青春应该在风浪处奋斗。

图片

郭浩宇

艺文系2025届研究生


我将始终铭记“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的学习态度,坚持“问渠那得清如许”的科研热情,保持“一寸光阴不可轻”的生活状态。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不负母校的培养教诲,不断成长进步。

图片


这是一段热烈烂漫的青春之旅

一个个“我”于国戏站台上车

聚成了“我们”

比肩同行最美年华

终点站后

“我们”将又散作全新的“我”

感谢“我们”于人海相遇

让“我”成为更好的“我”

图片

致国戏2025届毕业生

本次列车已抵达终点站“美好未来”

请大家带好随身行李

把昨日遗憾尽数清扫

将美好回忆悉数珍藏

愿各位行于光明前程

奔赴热爱,无畏山海



采访、文案丨凌若宸

责编丨早言 拾月

编审丨犹然

主编丨党委宣传部



图片

期待你的分享、在看和点赞 

图片

作者:

中国戏曲学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