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 17:04
中国外文局主办的第二届兰花奖颁奖典礼10日在北京举行。荣获“友好使者奖”的托马斯·拉贝接受了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采访。
托马斯·拉贝是国际友人约翰·拉贝的孙子。1937年,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受雇于西门子公司的约翰·拉贝同其他在华国际人士设立了“南京安全区”,为20多万中国人提供庇护所。约翰·拉贝在华期间写下的日记是南京大屠杀最重要、最详实的史料之一。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托马斯·拉贝表示,他的爷爷是抗日战争期间最早援助中国人的国际人士之一。约翰·拉贝并不是政治家,在华生活多年,他结交了很多中国朋友。当战火蔓延,他拒绝独自撤离南京。在危机时刻,他坚定地表示,要对那些为他工作的朋友负责,即便付出生命也绝不抛弃他们。
托马斯·拉贝担任约翰·拉贝交流中心主席,长期致力于中德医学合作和人文交流。在他支持下,中国医疗团队成功完成了中国首例冻存卵巢组织移植,并实现移植后首例自然妊娠及首例健康婴儿诞生,帮助中国生殖医学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2018年,他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托马斯·拉贝将爷爷的人生经历、南京大屠杀的目击记录、德国专家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观点等内容整理为《拉贝与中国》一书,2024年1月在中国出版。
“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我的家族117年与中国合作、历经四代人的荣誉,从我的爷爷1907年来到中国算起。他与国际友人挽救了20多万中国人的生命,我为他感到自豪!”托马斯·拉贝说,自己的父亲是1917年在北京出生的,自己的儿子马克西米利安也在学中文,明年就会来到中国。他的家族与中国的情谊将延续下去。
托马斯·拉贝说,为促进德中两国人文交流,中方不妨邀请德国各界人士出席9月的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在两国不同群体中加深彼此友谊。
目前,全球设立了6座约翰·拉贝交流中心,以弘扬拉贝的人道主义精神,为年轻一代树立榜样。其中2座中心位于中国,分别设立于北京和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