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区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文旅产业,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发展动能,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径。
在北庄镇蔬菜大棚内,一畦畦青翠欲滴的蔬菜长势喜人;大城子镇田地间,一朵朵乌黑油亮的木耳簇拥在菌棒上;太师屯镇樱桃园里,一颗颗饱满圆润的樱桃缀满枝头。
北京樱桃自由有机生态园负责人尉莉苹告诉记者:“我们这里光照时间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都是沙土地,富含多种矿物质,灌溉的水也是地下的山泉水,我们培育出来的樱桃也更加的晶莹剔透,甜嫩多汁。”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密云区各镇抓住“因地制宜”这一关键词,结合镇域特色,聚焦产业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密云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太师屯镇通过大力发展智能化种植,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古北口镇将历史文脉与研学教育巧妙融合,创建全国首个整镇域研学旅行基地;石城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度假养生、田园休闲等业态,入选北京市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目的地;穆家峪镇围绕密云机场重点打造通航小镇,培育低空旅游经济。如今,密云区实现一镇一景,一村一品,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据北京潼玉华硕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销售经理毛明爽介绍:“我们依托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西红柿特色产业。引进了适合本地生产的西红柿品种,并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和推广,推动咱们西红柿品牌化发展。去年我们年收入5800万元,也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
石城镇农业农村和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旅游)主任陈亚表示:“我们镇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都特别的丰富,依托这些资源开发四季全域全时旅游产品,冬季依托黑龙潭冰雪风铃节、云蒙峡攀冰节打造市级冰雪IP,夏季拓展生态研学、户外运动等业态,推动‘冷资源’与‘热经济’动态转化,带动镇域经济发展。”
从田间地头的特色农产品,到山清水秀的乡村旅游,密云正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发展之路,让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共享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记者:杨皓月 胡文娟
编辑:田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