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汇聚成星河——刘辉与残疾人朋友的追光之路
海淀残联公众号

2025-07-11 15:56 语音播报

汇爱∙助残

“辉,我们来啦!”“辉,咱们开始吧!”在马连洼街道的残疾人活动场地,这样的呼唤时常响起。一声声亲切的“辉”,不仅是残疾人朋友们对刘辉的昵称,更藏着他们对这位肢体残疾工作者最深的信赖——是她,用十八年的坚守,以残缺的身体撑起一片晴空,让更多残疾人在爱与陪伴中,重新找到生命的光彩。

图片

以自强为炬,照亮助残初心

身为肢体残疾三级的刘辉,比常人更懂“受限”的滋味,也更明白“突破”的力量。十八年前踏入残疾人工作岗位时,她便在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党和国家给了残疾人这么多关怀,我要让这份温暖真正走进每个人心里。”她深知,残疾人需要的不仅是政策帮扶,更是一份被尊重的底气、一份热爱生活的勇气。于是,她带着自身与命运抗争的韧劲,一头扎进工作里——别人坐着办公,她忍着身体不适跑遍社区;别人觉得“残疾人工作难”,她却说“难才更要做,因为他们值得被看见”。这份“自强者”的共情,成了她助残路上最坚定的初心。

图片

以热爱为桥,搭建绽放舞台

在一次活动中,刘辉发现许多残疾人对文艺、体育有着藏不住的渴望。“他们眼里有光,只是被胆怯遮住了。”她当即决定:要为他们建一个“能发光的舞台”。没有专业老师,她踏遍社区找资源,请到退休舞蹈老师无偿指导;队员信心不足,本不需要轮椅的她,硬撑着坐在轮椅上带头练动作,手被磨破也不吭声;有人因身体限制跟不上节奏,她就带领全队调整动作,“我们不追求完美,只追求每个人都能笑着跳完”。

064e3f70c0be7a2aa80d8c9db2e9483.jpg

她让有天赋的肢体残疾人张先生当队长,让不善交流的精神残疾人王女士负责签到和示范——在她眼里,每个残疾人都是“潜力股”。终于,舞蹈队的《牧人》在海淀区文艺汇演中夺冠。那个曾因失业、家庭变故陷入低谷的叔叔说:“是舞蹈队让我忘了烦恼,现在我信了,我还能行!”而因意外致残的李姐姐,看着舞台上的自己感慨:“原来美好从未远离,只是换了个样子陪着我。”这,正是刘辉最想听到的声音。

以坚守为证,书写共融篇章

舞蹈队的成功只是开始。刘辉又带着同样的热忱,支持退役残疾人运动员罗教练组建旱地冰壶队——为队员备护具、饮用水,比赛时揣着巧克力给大家打气,连智力残疾的队员也被她的耐心焐热了心。这支队伍连续两年获得北京市冠军,赛场上的呐喊,是对她最好的回报。她组建的口琴队,如今已升级为民乐队,多次在区级比赛中获奖;十八年来,她为海淀区残联输送了大批文艺、体育人才,而她自己,早已成了残疾人与社会之间最坚实的“桥梁”。

十八载风雨,刘辉用行动诠释着“自强”与“助残”的真谛:她以自身的残缺,照见他人的可能;以点滴的付出,汇聚成残健共融的暖流。正如她常说的:“我们追求的不是完美的结果,而是自信、快乐、团结友爱的过程。”在这条路上,她是照亮者,更是同行者——用微光点亮微光,让每个生命,都能在爱的舞台上,尽情绽放。

更多内容请关注北京残联微信公号


自强风采

编辑:王晓飞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