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出发,路上先到白马关、庞统祠、落凤坡走马观花,等抵达嘉陵江畔的千年古城——阆中已是下午四点多。
落脚的民宿位于古城西门外,推窗即见一江碧水蜿蜒东去。稍一安顿,便在嘉陵江畔迫不及待地放起了无人机——随着无人机的升高,2300年的历史画卷便在镜头前徐徐展开:青瓦连绵的明清院落、纵横交错的棋盘街巷、巍峨耸峙的华光楼阁,在夕阳余晖中泛着温润的光泽。
这已是我第二次造访阆中。初访时居于喧闹的主街,此番特意择址城外,既避开了行李搬运之苦,又得享停车之便。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省南充市。作为与丽江、平遥、徽州齐名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阆中的“天心十道”布局堪称传统风水学的活教材。
中天楼这座始建于唐代的木质楼阁,如一枚温润的玉印,嵌在古城的中心,拟跨越时空的坐标。拾级而上,登临三层,四条主街如墨线般在脚下延展,笔直得仿佛能穿透岁月。檐角的铜铃在风中轻吟,与街市上 “张飞牛肉” 的吆喝声碰撞、交融,织成一曲市井的欢歌。最引人注目的当数满街高悬的保宁醋旗幡。阆中古称保宁,保宁醋也由此得名,至今被称为“川菜灵魂”。
在古城主街上找了家当地有名的连锁店“李家厨房”餐馆,坐定后发现,当地的特色菜大多有肉,本人没有口福。不过当季春笋的鲜嫩,加上咱北京红星二锅头的醇香,竟也成就了一番南北风味的奇妙邂逅。
次日清晨,第一站便是张飞庙。这座也称汉桓侯祠的庙宇,藏着三国的豪情。大殿中张飞塑像豹头环目,威风凛凛。两侧“鞭督邮”“夜战马超”等彩塑栩栩如生。最震撼的当数后院的椭圆形墓冢——这位驻守阆中七年的猛将,身躯长眠于此,而首级却远葬云阳,令人唏嘘。触摸着清代重修的墓墙,仿佛能听见当阳桥头的雷霆怒吼。
川北道署的朱漆大门见证着明清时期的政令往来,其辖境之广远超今日地级市域。
在另一条街上的秦家大院,则记录着1935年红四方面军的红色足迹。
最令人称奇的是落下闳故居,这位西汉天文学家在编制《太初历》时,首次将正月初一定为岁首,让阆中从此与 “春节源头”的荣光紧密相连,成为镌刻在历史长卷上的永恒符号。
漫步阆中,贡院、文庙、华光楼等古迹和四合院星罗棋布,处处彰显着阆中昔日作为川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辉煌过往。
近2平方公里的阆中古城,拥有8处国家级、2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3项国家级、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古建筑艺术的实物宝库。这座将巴蜀文化、三国传奇、春节民俗融为一体的古城,确需慢品数日,方能领略其穿越千年的文化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