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豆腐多出一斤
2025-07-12 12:3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见过许多古井,皇宫内的珍妃井、江苏靖江的四眼井、云南建水的老井、四川邛崃的文君井,各有历史。异中有同,井是圆的,一度怀疑,象形造字是否有误。到了密云蔡家甸才重新认识:井壁是圆的,毛石垒砌。井边横竖四块条石,护住井口,如此简单,应为井之初始。井是发现,也是创造,有了井,先民便可离开河流湖泊,广阔天地定居。井水倒影,天圆地方。井亦如人,外圆内方以律己,内圆外方以待人。

如今自来水方便,古井大多废弃不用。密云域内就有许多古井:古北口河西村清真寺院内石井,近于干涸;关上村的水质好,古井已经闲置;古北口河东村的三眼井著名,也作为旅游的景点;相距不远的吉家营村有两口古井,只一口在用,条石泛着黑迹。唯独蔡家甸的井边条石极为洁净,宛若新井,频繁使用,从未停歇。村民对古井爱护有加,每年清理一次,擦洗井壁,打捞树叶。

井水透澈,沏出的茶汤清亮;做出的豆腐嫩滑,别处一斤豆出二斤多豆腐,用这口井能出三斤。此井水位高,平时用扁担打水,雨季到来,猫腰就能舀到,根本不用井架,无须辘轳,石条上更无绳索勒痕。井旁有石槽,可洗衣服、饮牲口,用途多样。遥想当年,井边景象,男人忙于农活,女人忙于家务。牲口蹄声嗒嗒,槌衣之声咚咚。节奏之中,不觉忆起宋代词人柳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井是聚会的场所,耕织劳作,间或交流娱乐。造字者是否也从中看到条石,信手拈来,浑然天成。

近几十年,人口增多,用水加大,村里挖了几口新井,如此相近,都不如古井水好喝。如今家家都有自来水,水源皆取自新井。古井水量不大,1丈多深,抽干的水一夜才能蓄满。村里人有着共识,珍惜好水,吃水才去古井挑。极为奇特的是,古井旁有条小河沟,只在雨季时有水,平时很少,村里人称为前河套,河床低于井水位1米多,井水就是不外渗流,犹如地下有只神手,护住这盆清水。

前河套如护城河,北岸建有古城。北方许多城堡,上自秦汉,下至明清,多为方形。曾经感叹南方的土楼,把北方的城堡演绎为圆形,实为创举。而蔡家甸的城堡大致呈椭圆形,东西长近百米,南北长二三百米,北高南低。城堡只一东门,村支部大门就是当年的城门位置。当年古城有石门额,刻有城堡名,扔在田地里,有人看到过,已经断裂,一时不能找到。城墙有4米多高,村民为了行走方便,在城墙东西两边开出了豁口,称东城豁和西城豁。城堡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后逐渐拆除,残存很少。

自村支部向西,城堡南墙下立有长城文物保护碑,上书“蔡家甸城堡”。这里有一段残墙,1米多高,几米长,依墙盖有房屋。再向西还有一段西墙,十几米长,一两米高不等,上面由大小块毛石混砌。查过史志,对这座城堡少有记载,只在光绪《密云县志》看到,“又南二里曰蔡家店民堡”。十多年前,密云对城堡等文物进行普查,蔡家甸处于山区,这一带城堡密集,多为明代万历年间建造。

古书写为“店”,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改写为“甸”,称为“民堡”是否与驻军营城有别。村里最初有蔡、李、史三个大户,山西人,来这里开荒种田,有十里菜地。记忆是否暗合了明代多次大移民。边防要地,民屯、垦荒、戍边。

当年城门内有戏台,规模不小,面向西南。后面有五道庙,也是面向西南。还有老房子吗?于是来到一户人家,后院有几间瓦房,年久失修,门窗已经倾斜,无人居住。又来到一家地主的老房子。门窗更换一新,只是戗檐上的砖雕荷花,构图巧妙,刀法精致,能想象房屋主人当年建造宅院的精心。

古井古堡,形状一反常见,逆向思维。对于城堡选址曾有疑惑,先有井还是先有城,似乎像个哲学命题。堪舆学家或是风水先生勘察地形时,应该考虑把水作为选址的必要条件之一。一地居住,若是苦井可就遭罪了,甜水方能显出先生手段,造福一方。蔡家甸村的老人说,这里先有井,后有城,有人就有井。井上条石錾得平直,有了断裂,显出古旧,这还不能说明井的年代,有可能是后来做的。井与城,如影随形,分割不断。

风水先生没有选错城址,城外有甜水,却不能预测,时隔四五百年后,城堡会遭到日军的侵略。他们制造“无人区”,把附近的东沟、西沟、崔家峪等几个村的村民集中起来,当时叫“聚家”,谁不搬走就烧谁家房子,反抗就杀。百姓被圈进了蔡家甸城堡,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圈”。圈里的百姓每天被迫服役干活,遭受凌辱,处境悲惨。日军还以“防八路”为借口,命令各家日夜不得关门,鬼子汉奸经常随意闯入民宅。村里李素珍老人的妯娌姐妹没能躲过魔爪,惨遭蹂躏。忆起往事,已经80多岁的老人咬牙切齿,恨不得撕了鬼子兵才解恨。

人圈恰如一口苦井,村民灾难深重。邹奋韬先生在《人圈》中写道:“最凄惨的是我们的民族敌人近来在东北各村里设有所谓‘人圈’,把贫病交加的我们的苦同胞,拉到这个人圈里去喂猎狗!”正如歌唱家郭兰英所唱:旧社会好比是,黑格洞洞的苦井万丈深。井底下压着咱们老百姓。

新中国成立后,蔡家甸村民跳出了苦井。如今村里现有300多户,600多口人,修建了街心公园、健身广场,成为市级生态文明村。山区温差大,种出的苹果个大味甜,色泽亮丽,建成了观光采摘园。香甜的果实是否有古井水系的涵养,适宜农作物生长。古井挖于何时,无人说清,城堡也记载无多。而苦与甜,方与圆,已构成了村子的历史。


作者:

高文瑞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