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4 12:01
《树叶的故事》(英)丹·克劳利 (加)道格拉斯·贾斯蒂斯 著 张雪 译 译林出版社
看《树叶的故事》,会被封面上各种叶子的形态深深吸引——这盎然的绿意实在无从拒绝。细看才发现,作者和译者都是优秀的植物学和生物学家,还请了知名植物学家作为审校,可见本书的专业水平和出版方的审慎态度。
这本书以世界各地的50种植物树叶为主题,从化学原理、外形特征、实用价值、美学特色等方面延伸开去,讲述与树叶有关的科学知识和历史典故。在书里,有中国的银杏、连香树、水杉,有北美的糖枫、颤杨,还有大洋洲的蓝桉、欧洲的三球悬铃木、非洲的旅人蕉、南美的智利南洋杉,每一片树叶都书写着它们独特的文化传奇。
读完本书会发现,作者在知识之外,试图告诉读者:真正的感动往往诞生于对日常奇迹的重新发现,来自最简单的感知和观照。千百年来,无数秋叶飘落肩头,有人轻轻拂去,有人就会去观察、识别每一片叶子;当故乡的一片新芽被触碰,植物的脆弱与坚韧瞬间跨越有无的边界。这或许就是阅读一本专门讲叶子的书的意义。
看书的人会因为树叶而抒情,但写书的科学家还是要讲很多“干货”。比如,看似一成不变的树叶,其物理形态的表达是深深被化学作用所影响的。以欧洲枸骨为例,其叶片会长出细而锋利的刺。科学家说,这种能力是欧洲枸骨在一个被称为“甲基化”的过程中修改其DNA的结果,但这种修改却并没有改变其潜在的遗传密码。这个过程也会发生在人类身上,例如当信息从一个分子传递到另一个分子以保护或恢复免疫系统时。我们只能惊叹,化学是生命的基础。所以,当某些网络流行观点简单粗暴地把化学等同于“科技与狠活”的时候,已经将光合作用进行了亿万年的树叶也许正在拼命地掩饰自己鄙视的眼神。
作者在惊叹进化的力量时,也在传递着遗憾。面对危机,植物无法逃跑,它们拼命进化,以避免灭绝,可惜却总也赶不上各种危机来临的速度。如今大自然中至少四分之一的树木种类正面临着灭绝的威胁。正如人类需要树木一样,树木也需要人类的帮助。
恰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不同的读者对本书也有不同的体会。有人把这本书解读为:“对树叶生命循环的哲学思考,博物学家对生命本质的深情凝视”,“让科普著作超越知识传递的层面,成为唤醒感知的心灵奇旅”;也有人认为是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人的营养剂,是一种跨越时间空间与作者的对话和情感交互。凭借树叶这种符号,还原作者眼中的概念、图画,进而体悟不同门类学科之间的微妙联系,感应每片树叶传递给我们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