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4 19:32
眼下,国内多个城市将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打造文创街区、主题博物馆、休闲娱乐场所。“活” 起来的工业遗产,如何重焕新生?在安徽淮北,文旅产业的赋能让昔日的老电厂蜕变为文商旅综合体,让原本冰冷的工业遗产重新散发文化与生活的气息,也为这座城市带来新的生机活力。
炎炎暑期,淮北夔牛天街内人头攒动,众多家长和孩子排起了长队,一场 “雷霆之舞” 表演即将启幕。高达10余米的机械夔牛 “雷雷” 伴着炫目灯光 “起舞”,数百个精密机械部件构成动态演绎系统,与灯光秀、主题游乐设施、餐饮空间、文创小店,形成演绎 — 观赏 — 消费闭环场景。
夔牛天街(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夔牛天街项目位于淮北市相山区濉溪路与惠黎路交汇处核心区位,其前身是承载着三代人集体回忆的1969年建成投产的大唐发电厂老厂区所在地。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要求提升,这座服役半个世纪的老电厂在2018年逐步关停。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促进城市更新改造,探索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
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市委、市政府统筹规划、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下,老电厂改造被列为城市更新重点工程,文旅消费新场景加快推进,总建筑面积超1万平米,并由专业团队受邀进行整体规划,“这是一个以‘工业文化 + 科技体验’为核心,集工业博物馆、主题商业街区、研学教育于一体的文商旅综合体。”
综合体内,紧挨着夔牛天街的工业博物馆,通过3537件珍贵展品实现 “新旧对话”,配合全息投影、VR 互动等数字技术,系统呈现淮北从传统煤城到现代能源基地的转型之路,试营业开馆首月就吸引大量市民游客前来参观打卡。
“看着这座老工厂又‘活了’起来,还增加了这么多现代化的东西,我觉得很高兴。” 一位发电厂的退休职工对记者说。
淮北工业博物馆(央广网记者 徐鹏 摄)
据统计,项目间接带动周边商业体出租率提升15%。配套建设的 560个车位停车场和充电站,既服务游客又惠及社区居民。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淮北市相山区接待游客 279.4万人次,旅游收入 22.1亿元,同比增长24%,工业文旅成为区域经济新亮点。
“夔牛天街填补了城市文商旅综合体市场空白,同时创新了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模式,成为淮北文旅新晋‘顶流’。” 淮北市文旅体局局长陈文靖说,这标志着淮北从煤炭工业到文商旅创新的成功转型,不仅盘活了闲置的工业资源,也是淮北培育文旅消费新增长点的生动实践。
如今,通过将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艺术深度融合,打造城市新风景点,塑造城市新形象,更多像淮北这样拥有工业文旅资源的城市不断 “出圈”。这些钢铁建筑不再是冰冷的时代残影,而是承载着城市记忆的文化容器,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持续迸发新的能量,为老工业城市的转型之路点亮了一盏可复制、可推广的希望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