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君在现场|城市副中心的低碳地标在哪里?
2025-07-14 22:1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今天,发改君邀您共同开启关于低碳美学的“人生第一次”,让我们跟随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绿色足迹,一起来挖掘潜藏的低碳地标吧~

坐标一:前疃村

杏子微黄,翠绿的山楂果实挤作一团,树叶在阳光下发着光,为前疃村带来一片满是果香的荫凉。

生态、自然的美丽近在眼前,低碳美学,也藏在前疃村每一栋民居的屋顶上——光伏板正默默存储着来自太阳的能量,为低碳生活积蓄涓滴之力。

陶国琪 摄

作为全市首个数字化微网“零碳”村庄,前疃村通过构建交直流混联的微电网系统,实现光伏并网消纳,成功塑造了集具“推动绿色转型、助力村民增收、强化自救互救能力”等多项功能的绿色转型示范典型。

坐标二:城市绿心森林公园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艺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宏伟的三大建筑之下,也藏着一颗低碳“绿心”,支撑着整个公园实现“零碳”运转。该项目(城市绿心绿色供用能和碳管理项目)更是入选首批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

陶国琪 摄

国网北京通州供电公司新型电力系统创新中心副主任张磊介绍,“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引入了域外绿电,同时在建筑屋顶布置了分布式光伏,实现供给侧100%绿电。”

坐标三: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建设中)

1989年,北京光学仪器厂曾获评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而今,在其原址之上,绿能更加澎湃。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将沿着大运河,在保留古木、爬山虎墙和部分特色建筑的基础上,打造一个开放式的“森林奇境”般的城市空间。

低碳美学,正通过光伏板、变电站等设施,沿着条条电缆,在小小的角落里积聚着绿能。也许不够直观,却蕴含着极为深刻的人文治理之美。

发改君注意到,这些低碳地标并不远离人群,而是充斥在公共空间之中,以开放、互动的姿态,将低碳绿色融入城市生活的日常。

日前,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印发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促进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方案提出了到2027年,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20%左右。相较于《关于北京市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到2027年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年均增长10%左右,进一步展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撬动全城绿色经济发展的澎湃信心。

依据实施方案,接下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将着力培育和巩固提升碳专业服务业、ESG专业服务业、绿色金融业、绿色投资、未来能源细分产业、合成生物制造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产业、新能源产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建造业等10项绿色产业,充分发挥城市副中心资源和区位优势,支持产业优势环节重点布局。

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绿色“心脏”快速泵动,低碳的血液正涌入城市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让我们期待,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低碳地标越来越多,关于低碳的美学也越来越为人所知。


作者:

发展北京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