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5 14:12
“反诈先锋显担当,挽回损失暖人心”,北京移动大兴机场营业厅最近收到了这样一面锦旗,这是用户官先生为了答谢北京移动的一项防诈业务帮自己挽回损失而专门送去的。花1块钱办理的“通话防诈包”,最终帮官先生挽回了4390元的损失。这是如何做到的?其他通信运营商有没有开展类似业务?北京新闻广播记者展开调查。
1元挽回4390元电诈损失
今年3月份,官先生在刷手机短视频时,刷到一个所谓“驾校教练”,跟他说先交钱考完试以后就可以回到所在地车管所拿到驾驶证,并让官先生加他的微信。加完微信,又“指导”官先生用手机下载一个软件,再经过两次扫码和人脸识别,官先生说自己”张了张嘴、眨了眨眼”,就收到两条短信,发现自己银行卡里的4390元被转走了。
官先生意识到被骗后立即报警,警方以“电信网络诈骗”类型立案。心痛之余,官先生回忆起去年12月在北京移动营业厅办理过一个“通话防诈包”业务。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他拨打了10086北京移动客服热线,没想到提交资料后,只隔了一天时间,被骗的4390元理赔额就全部到账了。官先生说,自己很感激北京移动及其工作人员,于是主动送去了锦旗。
记者也联系到北京移动负责该业务的产品经理牛铭峰,他向记者介绍,“通话防诈包”业务每月收费1元,可以为用户提供最高5万元的防电信网络诈骗保障服务、500M全国通用流量(不含港澳台),100分钟超清视话和点亮屏幕体验版服务。防电信网络诈骗保障服务的本质是为用户赠送的一款防诈保险,用户在业务有效期期间遭遇电信网络诈骗,造成的资金损失,由保险公司来进行赔偿,0元免赔、100%比例赔付,不限赔付次数。比较关键的是公安机关是否以“电信诈骗”类型去立案。
用户可下载中国移动APP,搜索“1元防诈包”,点击该业务进行订购。或编辑短信“KTTHFZB”至10086进行业务订购。
牛铭峰说,当时开发产品时主要面向的是银发族老年人,但实际上从目前中国移动在全国的赔付来看的话,老年人大概占了约2/3,也就是说,其实也不乏很多年轻人被骗。
牛铭峰特别提醒,一些特定情景下遭遇的电信网络诈骗,是不在这项业务保障范围内的:首先,如果用户从事的是非法的活动,比如浏览的是黄赌毒的这种网站,参与网上的赌博钱被骗跑了,这种是不赔的;还有一个是参与非法的金融活动比如网络刷单、非法集资等,这种也是不赔的;再就是现金交易的是不赔的,因为现金被骗多少钱,没有明确证据能证明,不像转账的方式,都是有记录可查的。
电信和联通也有类似业务
北京地区其他运营商有没有开展类似业务?记者就此咨询了北京电信和北京联通,都得到了肯定答复。北京电信产品经理陈超雨向记者介绍,电信的类似业务叫做“反诈卫士”,月资费也只要1元钱。主要是提供两项服务,一个是防诈预警,利用电信的云网融合优势,使用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对访问涉诈网站的用户,或者有涉诈网后台的受害人,进行短信提醒;一个是防诈保障,用户遭受电信网络诈骗后向公安立案,立案30天内被骗资金没有追回的话,就可以获得最高6万元的赔偿。
电信“反诈卫士”目前可以通过拨打10000或者到就近营业厅进行办理。
北京联通数据融合创新部门产品经理林望向记者介绍,联通的类似业务叫做“安全管家”,用户订购安全管家智能增强版即可免费获赠月保额5万元的反诈保险。安全管家产品通过高风险电话提醒、骚扰电话拦截等功能提供事前防骚扰防诈骗服务,反诈保险为被诈骗用户提供事后理赔服务,形成通信安全保障闭环。此外,安全管家还引入全新自主研发的AI助手,通过反诈小课堂和防骚扰小课堂智能问答服务,为用户的通信安全智慧赋能。
用户可下载中国联通APP,搜索“联通安全管家”,点击该业务进行订购,或拨打10010订购。
业内专家: “小投入撬动大保障”
据了解,近年来,三大通信运营商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网络安全和防范电信诈骗,包括加强网络监控,通过技术手段识别和阻断诈骗电话和短信;配合公安机关等部门,提供必要的通信记录和用户信息,协助案件侦破;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用户的防范意识和能力等。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经济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三大运营商开展的类似“通话防诈包”这样的业务,对用户来说实际上是 “小投入、大保障”,体现了通信运营商在“织密防护网”上所做的“细功夫”。
就在一个月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于6月13日召开信息通信行业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推进会,要求纵深推进行业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
曾剑秋表示,根据会议精神,通信运营商企业接下来还应深入开展反诈技术创新,加强新型诈骗手法技术反制,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不断提高涉诈监测预警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另外,对于消费者来说,要谨防个人信息泄露,培养科学防诈意识,推动形成“齐抓、共治”的全民反诈防骗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