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 “憋” 了一年,吹出的军团菌把人送进ICU
2025-07-15 15:00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你以为高温天最危险的是晒?错!最近有人开了空调降暑,结果也被送进了医院——

有位市民刚打开封存一年的空调,3天后就出现头痛、肌肉酸痛、高烧不退,到医院一查胸部CT,竟提示重症肺炎!在完善相关化验检查后,最终确认是由军团菌感染引起的军团菌病。

军团菌——藏在空调里的"冷血杀手"

图源:视觉中国

军团菌,听起来似乎是有"军队编制"的细菌?

您别误会,之所以叫“军团”,其实是因为它们在1976年美国费城退伍军人大会中暴发,并导致了严重的肺炎疫情。

军团菌是一种特别喜欢温暖潮湿环境的革兰阴性杆菌。空调冷凝水、冷却塔、温泉池、游泳池、喷泉......只要是阴凉潮湿、长期不流动的水,都是它的"风水宝地"

在军团菌中,反派头子非 嗜肺军团菌 莫属,它是导致人类生病的"主犯"!这家伙有个绝招:能躲在水雾里搞偷袭!空调开机时,冷凝水蒸发形成的微小水滴(气溶胶),会把细菌带入空气,咱们一呼吸,嗜肺军团菌就顺着鼻腔、气管溜进肺里,开始"搞破坏"……军团菌病(Legionnairesdisease, LD主要就是由嗜肺军团菌引起的!

军团菌病 是一种以肺炎为主的全身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吸入被军团菌污染的气溶胶传播。人群普遍易感,老年、长期吸烟、有基础疾病(如慢阻肺、恶性肿瘤、器官移植、肝肾功能衰竭等)人群更易发病。

军团菌病有多危险?严重时会要命!

根据有无肺炎表现,军团菌病可分为 军团菌肺炎 (Legionella pneumonia, LP)和 庞蒂亚克热 (Pontiac fever)两种临床类型,二者症状差异较大,轻的像流感,重的能要命!

军团菌肺炎(最常见)

危险等级:★★★★★

死亡率高达10%-27% !

老人、长期抽烟、有糖尿病/慢阻肺/癌症的人群最危险!

特点:

潜伏期2~10天,一开始可能只是低烧、乏力,但很快"火力全开"

➡ 高烧像坐过山车:从38℃突然飙到39℃甚至40℃,吃退烧药都压不住;

➡ 全身像被人揍了一顿:头痛、肌肉酸疼、喉咙痛,咳嗽还带点血丝;

➡ 多个器官"拉警报":可能突然喘不上气(呼吸衰竭)、意识模糊(脑炎)、肚子疼拉肚子,甚至心脏、肾脏一起"罢工"

庞蒂亚克热(像流感但更“短平快”)

危险等级:★★

一般3-5天就能好利索

少数人康复后还可能会累几周~

特点:

潜伏期只有24~48小时,症状类似流感:发烧、头痛、肌肉酸疼,偶尔咳嗽或拉肚子,但不攻击肺部。

出现这些情况,赶紧跑医院!

军团菌病的症状和流感、普通肺炎太像了,普通人根本分不清。但如果有下面这些"危险信号",一定要警惕:

➡ 近期用过空调/泡过温泉/游过泳(尤其是长期没清洁的设备)。

➡ 高烧超过39℃,还拉肚子、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比如精神恍惚)。

➡ 抽血发现血钠降低、肌酸激酶升高(这两个指标异常是重要线索)。

➡ 使用了青霉素、头孢、氨基糖苷类等药物,但疗效不佳。

军团菌病靠啥确诊?

医生会查痰液、尿抗原、血液抗体,找到军团菌的"指纹"就能锁定凶手!

治疗要趁早!

一旦确诊军团菌病,需在医生指导下,尽早使用 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类(如米诺环素) 等药物,这类"特效药"越早用效果越好。

防军团菌,记住这3招!

军团菌病虽然凶,但能防!关键就是别让它有机会"搭顺风车"进入我们的呼吸道。

① 空调:每年开机前“大扫除”

长期不用的空调是军团菌的"天堂"!开机前一定要:

➡ 拆洗过滤网:建议用软刷+中性清洁剂。

➡ 重点擦洗散热片、冷凝水盘:这两处最容易藏菌,可请专业师傅进行深度清洁~

另外,空调别开太低(26℃左右最舒服),每天开窗通风2次,别让房间密闭太久。

② 加湿器/淋浴头:水质干净+水流平稳

➡ 加湿器/雾化器:别直接用自来水灌加湿器!军团菌最爱藏在自来水里。应选用灭菌水(纯净水或蒸馏水),并做到每日更换、定期清洁。

➡ 淋浴头/水龙头:确保水流平稳,减少喷溅产生气溶胶。

③ 温泉/泳池:选正规场所

温泉、泳池、水疗中心是军团菌的"重灾区",尽量选卫生评级高的地方。如果泡完温泉觉得胸闷、咳嗽,回家立刻洗澡并换上干净衣服,如有不适需及时就医。

④ 高危人群多留意:

老年、吸烟、患糖尿病/慢阻肺/癌症的朋友,夏天开空调更要小心。如果出现高烧不退、精神差、拉肚子,别硬扛,赶紧去医院!

夏天的幸福是空调给的

但家人的健康更珍贵!

定期给空调"洗个澡"

开窗透透气

加湿器用纯净水且勤换水

……

把这些小事做好

军团菌就没机会钻空子喽~

(作者:北京老年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刘佳)


作者:

北京老年医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