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旧粮袋,多次陪着地下党穿越封锁线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蔡岫 夏霖

2025-07-15 15:16


在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一层展区,陈列着一个发黄的长条状的旧粮袋。粮袋的主人,是平北抗日根据地地下党员田玉亭。田玉亭执行任务时,常背着这个粮袋掩护身份。1944年秋,他在延庆执行任务时被捕,经历酷刑仍严守党的秘密,最终惨遭杀害。

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供图

田玉亭出生于1912年,原察哈尔省延庆县旧县村人,参加革命日期不详,只能确定是在1937年之前。田玉亭有两个女儿,他牺牲时,长女田俊凤才八岁。2003年,田俊凤将这个粮袋捐赠给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保存。现今,田俊凤已经八十多岁,虽然已是耄耋之年,她对跟父亲有关的很多事情还记得很清楚。

在田俊凤的童年记忆中,家里总会来一些很神秘的人,说话很小声,神色凝重。他们通常是晚上来,有时候和父亲交谈几句之后离开,有时候只留下张小纸条就走。那时,田俊凤和妹妹很好奇他们都在嘀咕啥,感觉就像小朋友在游戏前要商量一样,父亲却不让她们听,还催促她们快去睡觉。幼小的田俊凤发现了一个规律,每次这些“神秘人”走后,父亲就会离家好几天。出门时,父亲总是牵着一头大骡子,身上挂着粮袋,还背着一个破铺盖卷子。

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供图

母亲则总是跟姐妹俩强调,对谁也不要说“神秘人”的事。小姐妹觉得能帮父母保守秘密,既有趣又骄傲。直到多年后,田俊凤才知道,“神秘人”都是父亲的战友,来家是给父亲安排任务的,其中一个常来的叔叔,叫王亢。抗日战争时期,王亢曾担任平西抗日联军参谋长,晋察冀军区步兵第10团营长、团长,平北军分区参谋长兼热西支队支队长,冀热辽军区副参谋长等职。多年后田俊凤申请入党时,需要填写父亲的资料,她还跟王亢取得联系,遂了解到父亲更详细的革命经历。

田玉亭早年在八达岭关沟当工人,1937年前就已经成为了地下党。1940年,八路军在平北开辟抗日根据地后,田玉亭组织了一支骡子队,以运粮食到北平贩卖为掩护,帮晋察冀军区步兵第10团从沙河运回部队需要的枪支、药品等物资。但是,从大庄科到沙河,短短几十里的路程却有敌人的多重关卡,任务非常艰巨。运气好的时候,这支运输队可以躲过日伪的检查,但有时候运输队就被日伪军穷追不舍,田玉亭好几次跑到吐血。还有一次,因运送的物资被缴,田玉亭急得害上了眼疾,一直也没能治好。

因为怕被叛徒告密,田玉亭几天才回一次家,尽管如此,仍难免被特务盯上。为了方便脱身,他在自家的后墙开了一个只供一个人出入的洞口。有一次,田玉亭刚回家就被敌人堵在屋里,他从洞口逃走,躲进一个猪圈里,才逃过了敌人的搜捕。田玉亭虽然惊险脱身,但不甘心的伪军竟将他的妻子捆绑在门框上暴打。这位坚强的女人紧咬牙关,对于丈夫的行踪一个字也没吐露。

1944年秋的一天,田玉亭的上线又来到他家交代任务。之后没几天,田玉亭就带着任务去永宁城,而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本来已经有人劝说田玉亭最近风声紧,让他先不要到日伪看管严密的永宁去,但是田玉亭说,这是组织交代的紧急任务,就算是龙潭虎穴也要去闯。去永宁城的时候还算顺利,可完成任务后,田玉亭在出城时不幸被捕。

被关押在永宁宪兵队的十几天里,田玉亭遭受了种种酷刑:灌辣椒水、灌牛粪猪粪、压大石、跪玻璃碴……他一次次因极刑而昏厥,一次次又被冰冷的水泼醒,但对党和抗日组织的秘密不吐露一个字。见得不到一点情报,田玉亭被转送到四海的宪兵总队,然后被杀害。临刑前,妻子去看望他。满身是血的田玉亭望着妻子,嘴唇微微颤抖,只用虚弱的声音说:“你回去吧,好好照顾孩子。”

田俊凤哽咽着告诉记者,田玉亭牺牲时,年仅32岁,连照片都没有留下一张。那时的田俊凤才8岁,父亲牺牲后,上级托人送来几百斤米,说为了她们娘儿仨的安全,暂时不能联系了。之后寡母带着她和妹妹艰难度日,终于在1945年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田俊凤成年后外出工作,常年不在家。2003年的一天,她回到延庆的家里收拾东西,偶然发现父亲曾用过的粮袋,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田俊凤的儿子跟时任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的高德强是同学,当时高馆长正在四处动员村民把家里存放的抗战时期的相关物品捐给纪念馆,于是她儿子就跟高馆长说:“我们家有个粮袋,是姥爷田玉亭革命时使用的”。高馆长看了后,认为粮袋特别有价值,就按工作程序收到了馆里。高馆长特别感动田家有这样的觉悟,能把这样珍贵的物品捐出来。后来,田俊凤又把田玉亭生前用过的伞和桌子,也送去纪念馆了。

一个貌似普通的粮袋,见证了一个革命者的历练过程,见证了那为了黎明初现的第一丝光亮而甘愿牺牲的宝贵生命。从1944年牺牲至今,虽然已经过了81年,没有照片的田玉亭却始终活在我们心里,闪耀在革命的荣誉碑上。

烽火存证——文物里的抗战故事

编辑:杨昌平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