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身衣物、剪刀、斧子、镰刀、花圈......外墙上悬挂着各类的杂物,甚至还有书写的丧葬用语正对前院,被执行人正身着丧服叫喊……顺义法院执行局法官王咏吉到达执行现场后,被眼前的场面震惊了。
一场因房屋改建引发的相邻纠纷,却让两户人家从前院后院的“好邻居”变成了隔着邻墙剑拔弩张的两家当事人,当双方都“情绪上头”,主打一个“不让对方好过”,一方甚至还出现极端行为,如何去消解激化的矛盾,这成了摆在王咏吉执行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刚柔并济缓和“斗气冤家”冲突
事情源于郑某与王某两家的“一墙之隔”。郑某在翻建房屋时,因扩建高度、占地面积等问题与王某产生分歧。二人协商无果,矛盾陡然升级。因双方多次发生言语冲突,郑某情绪激烈,正对王某家悬挂各类不吉利寓意的杂物,对王某造成长期心理威慑。当地村委会、镇政府数次居中调解,始终无法平息这场“邻里战”。最终,王某向顺义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审理后判决郑某清除杂物,但判决生效后,郑某拒不履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
执行法官王咏吉第一次前往现场时,被执行人郑某身着丧服,在院墙上态度强硬地叫喊着“法院来了也拿我没办法”,甚至展开手持农具阻拦执行等一系列过激举动。王某得知法院前来执行,特地召集数名亲友,向郑某扬言“今天事情不解决就没完”。现场火药味十足,场面濒临失控,稍有不慎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
见状,王咏吉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指挥法警维持现场秩序,助理和书记员分头劝说疏散围观群众,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随后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并给予不同的说理方法。
面对郑某的失控,王咏吉从法理方面告知郑某拒不履行判决的法律后果,明确表示法院执行工作具有强制性,若以过激方式继续阻碍执行,法院将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同时,王咏吉也对情绪相较平和的王某一方进行安抚提醒,劝诫其保持冷静,“法院就是来解决问题的,你们不要激动,解决矛盾不是看哪边人多,哪边声音大,这么多亲友到现场只会起到反作用。法院会依法公正处理!”
在执行法官的震慑与劝导下,现场局势逐渐得到控制。但王咏吉深知,单纯的强制执行流程只能解决表面问题,无法真正化解双方积怨,必须要从根源上解开当事人的心结。
先顺后逆巧解“房屋扩建”心结
在控制局势后,执行团队前往村委会,向知情人了解两家矛盾的来龙去脉。原来,王某认为郑某的改建影响自家房屋通风和采光,多次要求郑某拆除扩建房屋;郑某则认为王某家房屋未留滴水,导致雨水经常流入自家院墙,带来极大不便却又不愿意整改。充分掌握事实情况后,王咏吉法官通过“背对背”方式,分别与郑某、王某展开深入沟通。
郑某情绪过激,怎么先开口打开话匣子让王咏吉犯了难。王咏吉决定先顺再逆,“郑某啊,你不就是不满意前院邻居置气嘛,但是你这花圈和孝服使用方法都不对啊,现在你做这些都是给你自己招不吉利呢!”随着郑某将信将疑,慢慢冷静,王咏吉才开始温声细语劝导她要自重自爱,“邻里街坊低头不见抬头见,你想想多大的事值得你这么置气,而且影响多不好,法院来了,就是来帮你们互相理解的!”王咏吉更用自己在执行岗位工作经历过的因邻里纠纷导致悲剧的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同时耐心听取郑某的诉求,答应尽力一次性解决矛盾纠纷。
而对申请执行人王某,王咏吉承诺对两家纠纷负责到底,提醒她邻里之间应相互体谅,谅解此前的过激情绪,建议在加盖房屋屋顶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排水措施,减少对前院郑某家的影响。经过王咏吉执行团队数次的耐心调解,双方态度终于松弛软化。
暖心执行助力“前嫌积怨”冰释
在执行团队开导下,王某主动提出愿意调整施工方案,优化房屋滴水系统,降低对郑某家的影响;郑某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道歉,同意摘下杂物,清除墙面不良标语。
几天后,当执行法官王咏吉再次来到现场时,曾经剑拔弩张的两家人已消解了往日的怨气。郑某不好意思地对王咏吉说:“法官,以前确实是我太冲动了,多亏你们反复做工作,要不然我自己都觉得后悔难堪啊。”王某也当面感慨道:“我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以后多体谅别人的难处,互相让一步,日子才能过得更好!”随着现场杂物被顺利清除,这场邻里之间的纷争也终于和平解决。
这起充满了火药味的执行案件,是对执行法官专业能力与应变能力的考验,更是司法为民在基层纠纷中的生动实践。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从对抗冲突到重归于好,王咏吉回想整个案件,威严和温情都是执行法官必要的处理方式:如果不借助法律的威严,当事人的极端情绪难以制止,如果不以司法温情讲清讲透,邻里隔阂和矛盾心结会始终是双方迈向和睦的一道“槛”。
“执行是抵达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这最后一步会有冲突也会有温情,我们希望能通过执行工作,一次性解决掉所有纠纷隐患”,王咏吉说,“希望能将公正司法和如我在执的理念付诸于基层实践,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我们的司法力量。”
供稿:北京顺义法院
编辑:邰怡昕 刘宇航
审核: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