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剧场新作《正当防卫》剧情太烧脑,导演李云亮诠释何为“好悬疑”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夏至

2025-07-16 08:37 语音播报

文娱

上周,首部全面展现正当防卫案例的悬疑剧《正当防卫》在爱奇艺迷雾剧场正式开播。六个主角三起案件,贯穿14年的剧情,让该剧播出之初以烧脑剧情著称。伴随着故事的展开,三起案件背后判罚的原则与背景逐步展现,也折射出了我国司法进步的轨迹。

摄影 实习生杜云凝

“以身入局”呈现“如我在诉”

对导演李云亮来说,用15集的长度讲好一个法条的历史变迁确实很“浓缩”,为此《正当防卫》选择了特别的讲述方式。“一般的法治题材剧都是以案件为主线,以破案线索去推进剧情,但这部剧并没有沿用这样的办法。”李云亮透露,编剧贾东岩在写作时就做了很大的突破,用6个主要演员去串联起14年间的三起案件,其中让观众大为震撼的开局,就是身为主办检察官的段鸿山(张鲁一 饰)竟然也成了正当防卫案件的嫌疑人。

“我看到有观众说,检察官是以身入局,也有各种不同的猜测。”李云亮坦言,能够做这样大胆的假设并不是单纯为了“做戏”,全剧贯穿始终要讲明白的两大主题,一个就是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上应该践行“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另一个主题则是要让观众明白检察官在中国司法实践中真实的工作场景,“如我在诉”就是对检察官的工作要求。

“段鸿山成为嫌疑人入狱,他在接受检察官询问的时候,会闪现此前他的嫌疑人被询问的画面,这就是‘如我在诉’的一种戏剧化呈现。”李云亮透露,《正当防卫》这部剧不是简单地要去呈现几个案子,找到真凶,玩一些烧脑的游戏,故事的核心是希望借助案例让观众真正认识到法条的变化,同时理解检察官同样也是具有情感的个人,而为了追寻正义和真相,他们必须穷尽一切可能去寻找真相。

把文戏拍好看并不难

当《正当防卫》剧情过半,大多数观众会围绕14年前图书馆伤人案中李沐风是否判罚过重展开争论,在剧中围绕该案举行的听证会就是一次重要的“理念之争”。在李云亮看来,一个法条的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从来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正当防卫》之所以选择用14年前的案件来做法庭争辩环节的展示,恰恰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典型案例,去再现中国法治进程的变迁。

“如果用今天的观点去看,可能会觉得当年段鸿山对李沐风的判罚过重,导致一个原本有大好前程的青年锒铛入狱,搭上了自己的一生。”但为李沐风翻案,绝不是这部剧希望表达的核心。李云亮解释,伴随着剧情推进,段鸿山有一段完整的庭上辩论来解释当年的判决背景,是基于特殊的历史环境而做出的选择,而如今段鸿山为江婷案做正当防卫辩护,更是基于司法实践的进步和法治社会理念的变化,“我们希望通过这部剧让观众厘清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区别,也更清晰地理解法的精神,这并不是能够简单一概而论的。”

作为曾经拍摄过电视剧《风声》的导演,李云亮坦言,拍摄法治题材影视剧的一大限制就是“文戏太多,法庭戏太多”,好在他在《风声》里有过曾经类似辩论戏的拍摄经验。这次在《正当防卫》里,文戏的拍摄不仅不显拖沓,反而因为几位演员出色的表现,出现了不少名场面。李云亮认为,把文戏拍得好看并不难,真正关键的是在复杂的司法条文中抓住能够让观众理解的部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清楚复杂的法条和理念,“演员的每一句台词都不是废话,也不是水词,我们的戏剧冲突首先体现在扎实的文本里。”据他介绍,剧组在拍摄时始终有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坐镇”,协助剧组把关内容,并对演员们的具体细节和动作都有十分细致入微的指导。

好的悬疑呈现人性复杂

作为爱奇艺迷雾剧场的新作,在不少观众看来,《正当防卫》夹杂着悬疑色彩,是一部“非典型”的法治剧。剧中的每个人物都有不少的笔墨来写出“前世今生”,剧作不仅让段鸿山深度参与了判决后当事人的人生,就连后来出现的检察官方灵渊,也与嫌疑人江婷有过校园霸凌的“前史”。在李云亮看来,这种对人物多面性的呈现,恰恰是悬疑元素的体现,“我们对悬疑的理解往往有些片面,经常是突然吓你一跳,或者找不到人了,都是一些技术性的手段,但真正的悬疑应该在人心,是人性的复杂。”

李云亮认为,《正当防卫》并不想简单地以案件讲道理,重要的反而是故事中人的多样性,“我们不要再用简单的好人和坏人去做判断,而是真正地理解法治的要义,遵循司法精神去做理性的判断。哪怕我们的受害者或者嫌疑人都不是完美的,但始终不变的是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编辑:李夏至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