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胜门外一场漂亮的“奇袭”!功德林事件,日伪军脸丢大了
光明日报 | 作者 王长江 高昱远 张景华

2025-07-18 07:31 语音播报

热点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 

今日北京德胜门,路网交错,四通八达。资料图片

德胜门,是北京内城九门之一。大凡“老北京”,都知道有这么一句话:“先有德胜门,后有北京城。”

德胜门外不远处,有这么一个地儿,曾经也很有名儿:这是一座金代古刹,清光绪二十八年改造成了一座监狱。延续到中华民国,这里一直是关押“要犯”的地方。

这个地儿,叫功德林。

“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这里成了日寇的“河北第二模范监狱”。大批抗日志士被关押在这里。

这一年的7月,国民抗日军在北平城郊白羊城村关帝庙前宣布成立。20几个精壮汉子,向关帝爷磕头,齐齐举着酒碗狠砸下去,吼声如雷:“杀鬼子,报国仇家恨!”

国民抗日军的骨干纪亭榭、高鹏,都是东北人。“九一八”事变后,就参加了东北抗日义勇军,在白山黑水跟鬼子打过不少硬仗。

后来,队伍被鬼子打散,他们辗转来到河北、北平一带,坚持抗日。一些不甘做亡国奴的学生和农民也纷纷加入进来。

随着队伍壮大,武器成了问题。为此,纪亭榭愁得不成。

一天,部队驻扎在德胜门外一个小村子。一个小伙子找了过来。

小伙儿姓张,是个回民,平日推着小车走村串巷卖豆腐,对德胜门一带非常熟悉。“功德林”是小张的老主顾。自从鬼子来后,小张可没少受窝囊气,还莫名其妙挨过几枪托。小张心里那个恨呦!

一听游击队缺枪,小张献了一计:“‘功德林’有30多个看守,机枪、步枪起码几十条。听说里面关了不少打日寇的硬汉。劫了监狱,抢了枪又救了人,一举两得。”

“好!妙计!”纪亭榭拍了板。

经过一番周密计划,游击队决定8月22日动手。

出发前,纪亭榭拍了拍小张的肩膀问:“兄弟,愿不愿意跟我们一起干?”

“那还用说!”

“枪子儿可不长眼。”

“您就瞧好吧!”对于日伪军,小张早恨得牙痒痒。

8月22日是农历的七月十七,月光皎洁,大地一片银白。照常理,这样的月夜不适合袭取。不过,我们的勇士自有妙计。

“八嘎!门的开开!……”游击队员吴静宇狠狠地拍打着监狱大门。他是东北抗联的老战士,跟鬼子打过交道,会几句日本话。

“太君,太君,这么晚……”看守有些慌乱和狐疑。

常和看守们打交道的小张迅速走上前:“我,送豆腐的小张。太君有急事,快快开门!”

一听是熟人。大门“吱呀呀”打开了。看守揉着惺忪的睡眼,一口一个“太君”,不停地鞠躬。

说时迟,那时快。几个高大的队员夺门而入,家伙一亮,监狱内一片混乱。

不等看守们缓过神,几名游击队员从窗户跳进了值班室,架子上的枪支被尽数收去。

看守长周奎元听到动静,急忙上前查看。一把手枪抵住了他:“要命就别动!”随即,一个“大耳贴子”抡了过来。他立马双腿一软跪在地上。

有个看守,蹿到电话机旁:“喂喂喂……”电话里什么声音都没有——担任外围警戒的队员,早已剪断了电话线。

30几名看守全部被堵在两间小屋里。他们做梦也想不到,有人敢在北平城虎口拔牙,在“太君”眼皮底下劫大狱。

控制住局面后,几名游击队员站在监狱大厅中高喊:“同胞们,我们是抗日的队伍,来救你们出去!”

牢门一个接一个被打开。

然而,那些关押共产党重犯的监舍被加了双层的防护,一时难以打开。关在“月”字号牢房的共产党员黄秋萍急中生智,卸下床板,用力猛撞。

在游击队员的帮助下,牢门终于被打开了。用这种方法,游击队员打开了所有的牢门。500余人被悉数救出。

由于动作迅速,北平城里的鬼子竟没有任何反应。

获救人员被迅速转移到铁狮子坟一带的树林之中,其中包括李大钊的侄子李海涛、河北省磁县农民暴动领导人唐洛寿等。纪亭榭问大家:“愿抗日的,留下来;愿回家的,现在就可以走了……”

近300人留了下来。

事后,“功德林”向伪警北郊区署汇报:“本监狱计丢失马枪29支,套筒枪10支,轻机关枪两架,捷克式枪4支,勃朗宁手枪1支,子弹共3000余粒……”

“功德林事件”,日伪军脸丢大了,始终藏着掖着不对外公布。直到几个月后,《世界日报》在4版不起眼的位置刊出一条简讯,标题为《法院拟恢复第二监狱》。个中原因,语焉不详。

可北平市民的心里,却跟明镜儿似的。老舍先生在小说《四世同堂》中,通过常二爷的嘴,道出了真相:“他愿意相信我们还有游击队,敢和日本鬼子拼命……想想看吧,德胜门关厢的监狱不是被我们的游击队给砸开了么?”

一个“砸”字,透着痛快!也正是这一夜,国民抗日军一举成名,不久,部队扩充至上千人。

此后,这支部队活跃在北平、河北一带,成为华北敌后重要的抗日力量。在百望山黑山扈一战中,他们歼灭日军20余名,用轻武器击落敌机一架,更是“义声远播,民气大振”。

1937年12月25日,国民抗日军正式列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此后,这支部队又与一分区的另一支部队合编为晋察冀军区第三团,纪亭榭任团长。这位聂荣臻元帅唯一介绍入党的人,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高鹏在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

北京夏日的夜晚,“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采访组寻访“功德林监狱”旧址。北二环上车水马龙,德胜门周边高楼林立、灯火通明。北京城,向世人展示着一座国际大都市独有的繁盛和兴隆。

按照手机导航,我们站在了昔日“功德林”的原址。可一问“功德林”,周围的居民均一脸茫然。

如今,这里已成为一个居民小区。一栋栋楼房整齐地排列着,一个个窗户透出温馨的光晕。有些家庭可能正在吃饭,欢声笑语裹着饭菜香在夜空里飘荡、飘荡。

此时,溽热早已散去,飘荡在夜空里的,还有清风挟着的花香及什刹海的凉凉水气。

饭后悠闲散步的人们,踏着轻快的步子从我们身旁走过;在小区的“口袋公园”几个穿着旱冰鞋的小朋友正在追逐玩耍,嗖嗖掠过串串笑声。不远处那棵粗大的国槐下,几个京剧票友正在过戏瘾,京胡响处,只听——

中华大地春来早,

虎浴春风杨柳千条。

国添虎威震寰宇,

人增虎气志冲云霄。

华夏子孙多骄傲,

盛世辉煌看今朝……


编辑:谢永利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