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济南,除了烧烤摊的烟火气、扎啤杯的冰爽劲,
还有一群自带“嗡嗡”BGM的“不速之客”——蚊子。
它们堪称最执着的“夏日限定访客”,
白天潜伏在树荫草丛里“蹲点”,
傍晚趁你纳凉时搞袭击,
深夜更是化身“暗夜刺客”,在耳边唱着催眠曲,悄悄留下又红又痒的“红包”作纪念。
这些让人又气又痒的小家伙,到底有啥来头?
为啥有的蚊子白天嚣张,有的专爱摸黑下手?
在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防制所,研究人员们常年和这群“小吸血鬼”过招,
不仅摸清了它们的“家族谱系”,
连谁是“街溜子”、谁是“傻大胆”、啥人最爱被咬都了如指掌。
今天,就来揭秘济南蚊子界的“江湖规矩”。
济南蚊子“三巨头”:各有各的“作案风格”
济南的蚊子圈里,有三位“顶流”常年霸占C位。
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防制所医师孟凡戈介绍,淡色库蚊是绝对的“大姐大”,堪称“城市街溜子”。它偏爱臭水沟、下水道这种“重口味”环境,飞行能力强,能从你看不见的积水处“长途奔袭”到楼道里。每到黄昏,这位“大姐大”就开始上线给自己挑选食材。从日落后的1-2小时一直到黎明前,借着夜色细细品尝着不同的食材,不吃撑决不回巢!
(左下为白纹伊蚊,右上两个为淡色库蚊)
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是蚊界“傻大胆”,它喜欢在花盆、轮胎、泡沫盒等小型积水里“安家”,只要让它盯上,大白天就敢下嘴,而且还认死理:你挥手赶它,它转个圈还能回来,因此号称“亚洲虎蚊”。但它有一个显著的短板——飞行距离有限,它如果想飞到你家去“做客”,中间得歇几歇。
至于中华按蚊,曾经也是“一方霸主”,如今因城市扩张失去了池塘、芦苇塘等“豪宅”,数量越来越少,逐渐退居“二线”。
蚊子的“成长记”:警惕积水中的“灰尘”
在病媒生物防制所实验室的水盆里,记者第一次见识到了蚊子卵和幼虫:一小堆像灰尘样的卵块漂浮在水面上,密密麻麻的幼虫在水里一扭一扭的,让人脊背发凉。
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防制所副主任药师徐慧介绍:“这是我们实验室养出的淡色库蚊幼虫。库蚊的卵产出后会黏集成块状漂浮在水面上,看起来像是灰尘粒,如果在家中积水中看到,一定要马上倒掉!不然你可能会收获上百只蚊子!”
(从黑色卵块里会孵化出上百只蚊子,小点点为蚊子的幼虫)
记者在病媒生物科普展馆中看到,蚊子的一生堪称“变形记”:先从卵变成幼虫(像小线头),再蜕皮4次长成蛹(像能活动“小逗号”,这是蚊蛹的特别之处),最后“破蛹成蚊”。淡色库蚊性子急,全程只要两周;白纹伊蚊则稍慢,蛹期就得三四天。更绝的是,白纹伊蚊的卵还会“休眠”,卵得放容器孵熟48小时以后,才可下水孵化,简直是蚊子界的“拖延症患者”。
蚊子界的“性别分工”:雌蚊忙着“干饭”生娃,雄蚊佛系养生
在蚊子界,性别分工简直比人类职场还明确——雌蚊子是妥妥的“干饭人”,专干咬人的勾当。雄蚊子则是“佛系散仙”,口器退化得又短又小,无法刺破皮肤吸血,平时就靠植物汁液充饥。
雌蚊子这辈子就为两件事疯狂:吸血、生娃。它们随身携带“穿刺套装”,选中目标摸索好位置就开始“一针见血”,没有特殊情况不吸到肚子圆滚滚决不罢休,等胃血完全消化就寻觅合适的水体开始产崽,堪称“移动育儿机”。更绝的是,它们还特爱“蹭热度”,人走到哪就跟到哪,进屋时稍不注意,它就顺势溜进来,半夜在你耳边“规划产卵大计”。
反观雄蚊子因为口器退化不能叮人,只好一生食素,晋升为养生顶流。它们从出生到去世,全靠喝糖水、露水续命。寿命也短得像快闪,在实验室里最多活两周,野外更是“命运多舛”。当你在户外看到头顶上有一群蚊子在疯狂跟着你时,不要惊慌,那大多是蚊子的择偶聚会。
而那些“事业心强”的雌蚊子,在实验室的“五星级待遇”下能活一个月左右,野外就没这福气了,天敌、杀虫剂、恶劣天气轮番“裁员”,能撑到产卵成功就算“蚊生赢家”。
为啥总咬你?蚊子的“择偶标准”太实在
“为啥蚊子总盯着我叮?”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其实蚊子是“嗅觉控”,偏爱四类人:
“行走的二氧化碳发生器”:爱出汗、代谢快、喘气粗的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汗味对蚊子来说就是“美食信号”。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孩子容易被咬,是因为他们“肉嫩”“血香”,其实并不是如此,孩子容易被咬,就是因为上述道理,孩子新陈代谢快,爱出汗,所以爱招惹蚊子。
“深色系爱好者”:穿黑、深蓝衣服的人更易被盯上,衣着颜色深对蚊虫无反光作用,据说蚊子觉得“深色背景里的猎物更显眼”。
“气味派”:香水、浓烈体味可能会“勾”来蚊子。美国科学家曾利用嗅觉仪器对3900多种物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发现,许多种类的发胶、护手霜、洗面奶等化妆品对蚊虫的诱惑力非同寻常。
“酒肉朋友”:实验发现,人们在饮酒、吃了就牛羊肉后,也会变得更易受蚊虫攻击。
至于性别、血型、年龄等因素?孟凡戈摆摆手说:“目前还没相关的科学研究能够明确证明蚊子吸血和这些因素有关系!”
蚊子咬后反应大不同?全看免疫系统“戏精程度”
被蚊子叮了之后,有人只是个小红点,有人却肿成“小山包”,甚至起疹子——这可不是蚊子“看人下菜碟”,全看你身体里的“免疫系统戏多不多”。
孟凡戈说,蚊子叮人时,会偷偷往皮肤里“吐”点唾液,里面的蛋白质就像“外来侵略者”,咱们的免疫系统一发现,立马启动“防御模式”:释放组胺去“围攻”,结果组胺一闹腾,皮肤就又红又肿又痒。有人免疫系统“神经大条”,组胺释放得少,红包很快就消;有人免疫系统“警惕性过高”,组胺像“烟花”一样炸开,肿起来的包又大又痒,严重的还会闹“虫咬性皮炎”,这纯属体质差异的缘故。
至于孩子们,他们的免疫系统还在“成长打怪”阶段,对蚊子唾液里的“外来者”特别敏感,组胺释放得又快又猛,所以包又红又肿,看着就比大人严重。再加上孩子皮肤嫩,痒起来忍不住抓,更容易把红包“升级”成大疙瘩。而大人经过多年“蚊子叮咬历练”,免疫系统见怪不怪,反应自然轻多了——说白了,不是蚊子手下留情,是咱们的身体早就“见惯大场面”啦。
秋蚊子和冬蚊子是咋回事?秋蚊子“凶”是在给过冬储粮
孟凡戈表示,济南12个区县均有蚊虫监测点,因积水多、温度适宜,夏季(雨季)蚊虫密度是最高的。我市会在夏季开展蚊虫发生情况的专项调查,对根据调查结果划定的重点区域开展集中消杀。从每年的监测情况看,济南的蚊虫密度保持平稳,没有大起伏。
别看夏天蚊子多,真正的“狠角色”是秋蚊子。孟凡戈解释,“秋蚊子”之所以彪悍,是因为秋天温度降低,蚊子得疯狂吸血存能量过冬,堪称“最后的疯狂”。而冬天偶尔出现的蚊子,多是以成蚊形式过冬的“漏网之鱼”,主要存在于温暖避风的车库或者楼道的隐蔽处等。
防蚊秘籍:物理防御是首选,翻盆倒罐毁其老巢
孟凡戈说,想躲开蚊子的“亲吻”,关键在这三点:
毁其老巢:清理阳台、花盆、下水道的积水,让蚊子“无家可归”。济南每年8到9月份会开展重点成蚊的集中消杀活动,但是也需要居民予以配合,自己动手“翻盆倒罐”才能起到更好的控蚊效果。
物理防御:纱窗、蚊帐是“金钟罩”,尤其适合家里有娃的;穿浅色长袖,让蚊子“无从下口”。
化学武器:选含驱蚊酯、避蚊胺的驱蚊产品,喷涂在衣服或裸露皮肤上,让它知难而退。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苏珊编辑:郑楚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