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流亡海外十六载,在周总理的筹划下终于回到祖国
CCTV国家记忆

2025-07-18 15:38 语音播报

时事

1964年10月16日,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大洋彼岸,许多海外华人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祝贺。其中,一位身份特殊的老人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他就是曾经的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

第二天,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李宗仁一改往日的谨慎态度,主动谈起了对这次核试验的看法。他认为这次成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突破,更展现了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工业基础。这番话不仅表达了他对新中国的认可,也透露出他对祖国未来的期待。

美国政府对李宗仁的立场感到极度不满,通过多种途径对他施加压力。

李继锋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教授

台湾是非常惧怕李宗仁回到大陆的,因为李宗仁在国民党里边有那么高的一个地位,回国的话,对台湾、对国民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为了阻挠李宗仁回国,美国方面加强了对李宗仁住所的监视。他的电话被监听,信件被检查,甚至连日常外出都受到限制。

在李宗仁前秘书程思远的协助下,周恩来总理与远在美国的李宗仁保持长期而有效的沟通。

为了促使这位前国民党“代总统”早日回归新中国,周恩来指示程思远寻找机会,安排李宗仁前往欧洲旅行。

1963年,李宗仁踏上了前往欧洲度假的旅途。

王晓建

军史专家

蒋介石对李宗仁始终是采取一种监视的态度,他不仅派人在美国监视,甚至还让美国联邦调查局派人监视。李宗仁要出国,美国方面一开始是不准,后来准了,派了联邦调查局的两个人跟踪。

美国人严密监视了一百多天,却一无所获,最终放弃了对李宗仁的监视行动。

1965年6月13日,一封神秘的越洋电报从纽约发往香港。电报上只有简短的一句话:“货已启运”。这封看似普通的电报,却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因为它背后隐藏着一个重大秘密——李宗仁正式踏上了回国之路。

1965年7月12日,李宗仁夫妇与前来会合的程思远一同登上了瑞士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前来送行的人反复叮嘱三人,在飞行途中千万不要下飞机,尤其是在日内瓦、贝鲁特两个中间加油的地方。

为了保险起见,李宗仁夫妇的座位被安排在了最后几排,与其他乘客相隔较远。

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李宗仁夫妇从瑞士出发,按照当时的惯常路线,飞机从瑞士苏黎世起飞,经瑞士日内瓦、希腊雅典、黎巴嫩贝鲁特、巴基斯坦卡拉奇,然后飞抵香港。然而,这一行程早已被台湾当局察觉。国民党在日内瓦的工作人员接到了“密电”,要求不惜任何代价设法阻止李宗仁归国。

国民党特务人员提前几个小时在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国际机场等待,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连李宗仁的影子都没有见到。

程珊娜

程思远之女

到了卡拉奇,下梯口,停着一部急救车,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基斯坦的大使就跟我爸爸说,有人在李宗仁下飞机的时候要解决他。

躲过杀手的李宗仁一行,选择在1965年7月17日晚上再次出发。

1965年7月20日上午,一架从巴基斯坦卡拉奇机场飞来的专机徐徐停稳,74岁的李宗仁走下舷梯,与在场的欢迎人群一一握手。

现场一位将军的出现让李宗仁百感交集,他就是大将张云逸。

张云逸主动上前,笑容满面地喊了一声“德邻公”,李宗仁瞬间热泪盈眶,激动地回应:“胜之,胜之,你来了。”

曾经在战场上针锋相对的对手,如今却在祖国的土地上重逢,昔日的恩恩怨怨在此刻随风飘散,两位故人怀着激动的心情握住了彼此的手。

面对中共中央领导人对自己的热烈欢迎,李宗仁激动万分,在随后的演讲中发表了自己的申明。

“亲爱的同胞们,在国内外一片大好形势中,我已经从海外到人民、祖国的怀抱里来了。”

当晚,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并设宴欢迎李宗仁、郭德洁夫妇。

7月27日上午,毛泽东接见李宗仁。当李宗仁谈到海外的许多人都怀念伟大的祖国,都渴望回来时,毛泽东说:“跑到海外的,凡是愿意回来的,我们都欢迎,他们回来,我们都以礼相待。”

当李宗仁对于台湾问题久拖不决感到忧虑的时候,毛泽东更是告诉李宗仁:“不要急,台湾总有一天会回到祖国来的,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李宗仁目睹了祖国发展的情况后,感慨万千。他在一次记者会上,向台湾当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台湾是中国的,很确定,蒋先生我觉得他目前处境很尴尬,我希望蒋先生同台湾国民党的同志,好自为之。”

1969年1月30日零时50分,李宗仁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这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政治人物走完了自己78年的生命旅程。他的归国之旅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为那些漂泊海外,想要回归大陆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做出了表率,更是向全世界表达了新中国为国家的和平和统一而做出的努力。


编辑:胡德成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