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8 16:29
1937年,时任北平市卫生局局长的谢振平被日军杀害,生命定格在了45岁。生前的他既是医生,也是军人,同时还是北平的一局之长,大敌当前,他毅然决然地立下了“与北平共存亡”的誓言,拼死捍卫这座城市。谢振平展现出的坚贞不屈的铮铮铁骨和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是北平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一个缩影。
档案摘录
谢振平
谢振平烈士事迹表
河北高等法院“关于谢振平被杀案的敌人罪行调查表”
北平日本宪兵队于民国二十六年八月十五夜,在北新桥大头条二号将民父谢振平非法捕去。时民父正奉命负责照顾东四六条卫戍医院内,卢沟桥作战受伤官兵八百余人。捕去后每日非刑拷打,追逼口供,气绝而复苏者不计若干次,终致内脏受损而咯血,全身皮肉痈肿溃烂,而惨虐之敌非但不予治疗,反日给与些许干腐食物果腹。卒因苦病交迫,卧病不起。直至十月中旬,竟于病中被暴敌杀害并掩尸灭迹。
誓言铮铮 与北平共存亡
走进位于东四附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院内西南侧的一条小路旁,一座古朴的青砖牌楼静静矗立,仿佛诉说着当年那炮火纷飞的历史。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曾是一家卫戍医院,时任北平市卫生局局长的谢振平,也曾在这里日夜奔忙,救死扶伤。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由,悍然挑起卢沟桥事变,枪炮声打破了北平城的宁静,硝烟很快弥漫到南苑阵地。当时从前线撤下来的伤员很多,光是东四附近的这家卫戍医院,就收治了八百余名官兵。谢振平每天到医院安抚伤员、检查工作,晚上在家里和卫生局所属人员商讨安置救治事宜,常常忙到深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紧急处理,谢振平则会立即动身外出,往往彻夜不归。
出于战局考虑,有人曾劝谢振平暂时撤出北平,再商后事,谢振平却坚定地立下誓言:“我是一个军人,只有服从命令抗战到底;我又是北平市一局之长,亦将与北平市共存亡。”除了负责前方受伤将士的救护事宜,他还昼夜督率卫生局所属员役,构筑市内防御工事,并协同中央防疫处筹办市民防空、防毒器材。同时,他还把卫生局所辖各清洁队组成战斗队,筹备武器,准备巷战,展现了军人的铁血担当。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里的牌楼遗址,这里在抗战时期曾是卫戍医院。
掩护同伴 自己慷慨赴死
谢振平早年曾任第二十九军军医处处长、长城抗战时期的兵站医院院长,1936年1月,他正式调任北平市卫生局局长。彼时,侵华日军的势力已经侵入华北各地,一些亲日分子和汉奸公然为日本人献媚效力,谢振平对此愤恨不已。
汉奸潘毓桂多次向卫生局借汽车给日本人用未能如愿,不得已找到了谢振平。面对着“日本人要用你还不给吗”的质问,谢振平严词拒绝:“卫生局的车是为北平市清理垃圾专用的,怎能供日人驱使!”这番铿锵有力的回应让在场众人无不振奋,但也有人劝谢振平,这样斥责对方,是要吃大亏的。
谢振平刚直的性格以及他坚定抗日的种种行为,招来了日本人的记恨。1937年8月8日,日军进驻北平,8月15日晚,谢振平在北新桥大头条二号寓所,与二十九军的高级将领会商对策。晚上十时左右,一个日伪警察带着人敲门,说要见谢振平。当时大家都劝他一起从后院逃走,谢振平却说:“一起走都难逃脱,不如你们从后院走,我去前面应付他们一阵子。”就这样,其他人从后院跳墙逃走了,谢振平出去之后,却再也没有回来。
谢振平被捕之后,他的妻子和独子谢培英急切地四处奔走打探,甚至还去了日本宪兵队问询,换来的只是驱赶和辱骂。谢振平最终被害的消息,还是从同牢房侥幸逃出的狱友口中逐渐证实的。在牺牲之前,谢振平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仍然刚毅不屈,怒斥众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铮铮铁骨的卫生局长也没有丢失掉他的气节。
先辈事迹 要说与后人听
谢振平的三孙女谢咏才,曾经多次回访祖父当年奋战过的地方。谢振平被日军带走的北新桥大头条二号寓所,也就是如今的交道口北头条5号,谢咏才也曾多次到访。
“每当我来到这里,脑海里都能浮现出祖父伟大的身影,他明知有生命危险却临危不惧,为了掩护同事而选择沉着面对一切。再一想到档案中写到,他被日宪逮捕后惨遭酷刑,我的心就如刀绞一般难受……”谢咏才表示,她之所以会重访故地,一方面是为了怀念祖父,另一方面也是告诉自己,正是有祖父这样为国为民牺牲的英雄,正是有一代代中华儿女的拼搏奋斗,中华民族才能像现在这样独立强大,老百姓才有今天的安宁生活,一定要倍加珍惜。
现如今的交道口北头条5号,内部的结构布局已经和当年大相径庭。尤其是谢振平掩护同事翻墙逃走的那面后墙,现在已经被盖起的多间房屋遮挡,无法看到。
但在这里住了多年的居民,还有着院落当初模样的记忆。张燕华是1960年生人,从出生起就一直在这个院落里生活,据她回忆,她小的时候,院里靠近后墙的地方还是一片小空场,她和院里的小伙伴经常在此玩耍。遇到重大活动,晚上的时候,他们还会倚墙而坐,欣赏空中绽放的烟花。
“如果您不介绍当年的历史,我们还真不知道,我们住的地方是英雄战斗过的地方。”张燕华感叹,当年的那堵后墙,对于先辈来说就是生与死的间隔。有了他们的奉献,像自己这样生于和平年代的人,才能安稳地生活下去。
正说着,张燕华的小外孙女也凑了过来,想听故事。“快来,快来,给你讲讲咱们院过去的历史,等你将来长大了,也讲给你的孩子听。”
补白
采买物资也是战斗
谢振平的烈士事迹表中提到,他为了对抗日军,曾在北平市筹措防毒面具等物资。如此简单的一句描述,很难概括当年的艰难险境。
以八路军的物资采买为例,全面抗战时期,如医疗器械、电讯器材等工业品,必须从敌占区的城市中获取。组织专门的采购员到商行进行秘密采购,是较为常规的措施,但这种做法要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
北平的一些爱国志士,也在物资的筹备工作上尽了最大的努力。比如协和医院总务李庆丰,每月都负责向根据地输送十几批器械和药品。这些物资都是先运到保定西关的思罗医院和教会办的南关事务所,这些地方的负责人也都被八路军争取过来了,所以东西一到那里,很快就会运到冀中去。
扫码观看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