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9 06:32
7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一把手发布·京华巡礼”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淀专场,围绕“最具投资价值之城”主题,海淀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俊杰一行介绍了“十四五”期间海淀区发展情况。
企业年均获投金额超700亿元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AI未来论坛:创新·投资·全球化”活动上“投中2024年度中国最具创投价值城区榜单”发布,北京海淀位居榜首。
“今年上半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已达6636.8亿元,同比增长6.9%,全市占比26.5%。‘十四五’以来,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3%,彰显了区域经济强劲的韧性和活力。”李俊杰介绍,海淀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打造最具投资价值之城的坚实基点。
人工智能产业领跑全国。2024年海淀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2822亿元,年增速达30%,规模占全市80%。截至目前海淀区现有人工智能企业1900余家,备案大模型95款、全市占比近70%,“北京海淀人工智能集群”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首个人工智能集群。
此外,海淀区还加快释放产业空间,在现有产业空间约469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未来3年还将新增产业空间460万平方米。在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方面,海淀区股权资本加快集聚,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规模已达200亿元,全区汇聚了股权投资管理机构近500家,“十四五”以来辖区企业年均获投金额超700亿元,机构数量、被投案例及资金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海八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如何助力企业从无到有,从零到一,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海淀区从企业角度出发制定了八类措施,简称“海八条”,旨在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提升发展韧性、创新活力与全球竞争力。
在助企降本方面,将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为企业降低经营中的隐性成本。比如在街镇建立营商环境工作站,把政策和资源及时送达企业等。
在为企蓄势增效方面,将通过金融、创新等关键要素赋能,助力企业实现快速成长和发展。比如将进一步丰富资金渠道,拓展财金协同平台金融产品,挂牌运营科技金融服务驿站,搭建“出海”公共服务和一站式国际综合服务平台等。
在推动政府企业社会联动方面,将定期公开街镇可利用空间信息,免费支持商协会开展活动,搭建企业需求与社会资源精准匹配对接平台。以街镇为基本单位,建设海淀虚拟园区,为企业提供集成式服务,走向“生态共赢”。
工作日平均每4分钟诞生1家企业
数据显示,海淀的GDP中,人才的贡献率达65.21%,比全市平均水平高7个百分点。海淀区全区人才资源总量200.45万,全市占比约四分之一。
以政策赋能发展,用服务凝聚人心,海淀区正在试点建设北京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把政策支持贯穿人才发展全生命周期。
面向大学生,采取政企校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实施大学生“实习实践行动”计划,每年提供不少于5000个实习岗位,推动青年人才前置培养;面向初创企业家,量身打造“创业+金融+管理”培养模式,提升企业家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
海淀区还通过搭平台、办赛事促转化,让更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全区汇聚“奇绩创坛”“巢生实验室”等180余家创业孵化机构,举办HICOOL海淀赛事、中关村U30、东升杯等全球创业大赛,推动600余个创客团队和高成长性项目落地转化。
2024年,海淀区技术合同登记额达3806.9亿元,占全市的41%。今年上半年,该区新增注册企业14800家,其中科技型企业6902家,按8小时工作制计算,工作日平均每4分钟诞生1家企业、每9分钟诞生1家科技型企业。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源泉,投资人才就是投资未来。海淀正在成为全球人才的向往之地、发展之地,让海淀更具投资价值。
马上就访
享刻智能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陈震:
“这里的政策,越来越懂我们”
我在海淀创业12年,于2023年初成立享刻智能,如今已经完成4轮次累计近亿元融资,今年开始实现了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在海外的千台级销售订单量产及交付。
海淀最核心的吸引力在于得天独厚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这里的政策,越来越懂我们。
印象深刻的是2024年7月,我们所在的花园路街道市场监管所下户走访,了解到我们有机器人商业投放需求后,第一时间协调来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等多部门,通过创新监管快速受理审批通道,当年9月13日我们就获得了全国首张具身智能机器人食品许可证,帮助我们加速打通了商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海淀的支撑,越来越硬核,政府的角色正加速从管理者向服务者和赋能者转变,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创新研发和业务拓展,我们对海淀区这片创新沃土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