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中的抗日小战士——小兵张嘎!一起重温——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夏开晗 实习生 陈芃 美编 关印

2025-07-19 06:48

热点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北京日报客户端精选出多部抗战题材影视剧,在光影中回顾英勇军民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展现中华儿女齐心抗战的英姿。本期推荐经典影片——《小兵张嘎》。

影视介绍

《小兵张嘎》是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崔嵬、欧阳红樱执导,徐光耀编剧,安吉斯、张莹、葛存壮、于中义主演的战争电影。该片于1963年在中国上映。该片改编自徐光耀创作的小说《小兵张嘎》,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老罗叔、区队长、奶奶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八路战士的故事。1980年,该片获得第二届全国少儿文艺评奖电影类一等奖;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选定为小学生必看影片。

剧情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的河北白洋淀,调皮莽撞的少年张嘎目睹奶奶为掩护八路军逃跑被日寇杀害后,只身来到县城要找到游击队排长罗金宝,好让他帮忙为奶奶报仇,哪想真遇见罗金宝时,他将对方当作了汉奸,闹了笑话。误会解除后,张嘎梦想成为一名小八路,并想拥有一把枪,结果因为太想得到枪,他不但在和胖墩打赌时耍赖,还违反纪律将某次战斗中收缴到的真枪偷偷藏在了树上的鸟窝里,再闹笑话。

张嘎可没将笑话当笑话看,想不通的他约上胖墩又来到县城,要自个替奶奶报仇。在县城,张嘎遇到鬼子龟田和胖翻译,一番斗智斗勇,两人没从张嘎身上捞得什么好处。一系列事情经历后,张嘎由鲁莽捣蛋的少年成长为真正的八路军小侦察员。

导演故事

崔嵬

崔嵬,山东诸城人。中国内地男导演、编剧、演员、美术指导。

1930年入山东实验剧院编剧班学习,次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青岛分盟,后在上海、北平等地从事戏剧活动。1938年赴延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鲁艺教员、华北联合大学戏剧系主任、冀中军区火线剧社社长、华北大学文艺学院创作研究室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原大学文艺学院、中南文艺学院院长,中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局长,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艺委会主任,中国文联第三届委员,中国剧协第一届常务理事,中国影协第二、三届常务理事。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主演的影片有《宋景诗》《老兵新传》,在《红旗谱》中饰朱老忠,1962年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电影男演员奖。与人合导的影片有《青春之歌》等。《杨门女将》1962年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戏曲片奖,《小兵张嘎》1980年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一等奖。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九十周年活动中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男演员奖 。2022年1月5日,获得“有突出贡献100电影工作者”荣誉 。

欧阳红樱

欧阳红樱,是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人物,兼具演员与导演双重身份。1937年加入联华影业公司,出演影片《自由天地》。40年代以后出演西北、昆仑、大光明、“中电”一厂等公司影片,作品有《八千里路云和月》《舐犊情深》等。1949年出演永华影片公司的《春城花落》后转向导演工作。1956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母亲》中担任导演助理。1957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杜十娘》、《革命家庭》等影片的副导演。1963年,与崔嵬联合执导了著名影片《小兵张嘎》。

编剧故事

徐光耀

徐光耀(笔名越风),1925年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雄县,中共党员,中国内地作家、编剧。1947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1953年又毕业于中央文学讲习所。1938年参加八路军,历任120师特务营战士,冀中军区警备旅政治部除奸科干事、技术书记,解放军第20兵团野战新华分社记者,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一期研究生,华北军区文化部文艺科、总政文化部创作室专业作家,保定市文联编辑,河北省文联、作协副主席,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第五、六、七届名誉委员,全国文联第五届委员,河北省第六、七届人大常委,省作协第三届名誉主席。

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平原烈火》,中篇小说《少小灾星》《四百生灵》,电影文学剧本《望日莲》《小兵张嘎》,短篇小说集《望日莲》《徐光耀小说选》,散文集《昨夜西风凋碧树》《忘不死的河》等。

2001年,创作的回忆录《昨夜西风凋碧树》,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2024年11月16日,获得第37届金鸡奖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电影)。因年龄原因,徐老无法到场。在视频中,他充满深情地说:“我永远感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我能为这片土地的人民写一点反映他们生活和战斗的故事,我自己也感到是一种荣幸。”2025年1月25日,徐光耀当选2024“感动河北”年度十大人物。

演员故事

安吉斯

安吉斯,男,1950年生于内蒙古,蒙古族。曾在电影《小兵张嘎》中饰演张嘎。1972年底,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当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组织送到北京大学进修,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的中直机关工作。2005年,安吉斯作为中国青少年绿色行动委员会副秘书长,负责组织“红领巾治沙行动”。

张莹

张莹,山东沂县人,电影表演艺术家,曾在北京电影制片厂、鞍山市话剧团担任演员。张莹读了几年私塾便辍学谋生,他白天做工晚上自学,考上了商业学校。张莹在青年时代加入开原市“黄龙”剧团,业余时间到剧团演戏。1945年,张莹加入辽西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开始演员生涯。不久,张莹被调至东北文工团一团任演员兼分队长。1949年,张莹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被调至长春电影制片厂。1955年,张莹主演的电影《平原游击队》上映。同年,张莹主演的电影《董存瑞》上映,凭借《董存瑞》中赵连长角色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评演员一等奖。1955年,张莹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1963年,张莹主演的《小兵张嘎》上映。

葛存壮

葛存壮(1929-2016),河北衡水人,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47年,考入齐齐哈尔市文工团,开始艺术生涯。1949年9月,随团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从事专业电影表演,与银幕结下了不解之缘。1955年,在《平原游击队》中转型为正式演员,饰演汉奸杨守业,由此开启了反派之路。1960年,电影《红旗谱》中饰演了冯兰池一角,因此被广大观众所熟识。1963年,在电影《小兵张嘎》中饰演反派角色日本少佐龟田。1974年,在电影《南征北战》中日本军官。1975年,在电影《决裂》中饰演孙子清,由此开始接戏的角色都是知识分子之类的正面角色。1997年,凭借电影《周恩来伟大的朋友》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2007年,荣获第三届德艺双馨颁奖礼艺术终身成就奖。2016年追授金鸡百花奖终身成就奖。

葛存壮从影60多年,拍摄了50多部电影;1999年,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学会奖,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

葛存壮不仅为优秀演员,更是成功之父。他起初不看好葛优演艺之路,但葛优坚持不懈,多次尝试终获机会。葛存壮助力儿子,创作《喂猪》小品,展现葛优真实生活感悟,奠定其艺术道路。尽管葛优已获成就,葛存壮仍对儿子演技有更高期待,希望其克服表情不丰富、视线交流不足之缺陷。

吴克勤

吴克勤,男,1947年生,北京人。上小学时,曾参拍电影《小兵张嘎》,拍完后又回到学校继续求学。1968年到山西下乡插队当知青。回到北京后曾在北京住宅构件厂工作,后来下海,曾是北京一家建材公司的老板,直到退休。

王澍

王澍,1928年生,哈尔滨人。新中国成立前投身革命,曾为苏联红军担任翻译。1943年肄业于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俄国学校)。1945至1948年先后任苏联电影输出输入公司长春办事处翻译、东北电影制片文工团员、放映队队长等职。

1949至1962年分别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翻译兼副组长、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苏联教师的授课翻译等职。1963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任演员。曾扮演过《内蒙春光》中的大喇嘛、《停战以后》中的朱伯涛、《小兵张嘎》中的王翻译官、《兵临城下》中的牛师长以及童话故事片《下次开船港游记》中的白瓷人和《奔向银幕的马》中的黄默等。

他曾翻译苏联影片《伟大的挫折》(合译)、《夏伯阳》、《红领巾》、《小船长》、《小海军》、《卓娅》(合译)、《驯虎女郎》、捷克斯洛伐克影片《姐妹》、匈牙利故事片《火》、保加利亚影片《丹卡》、民主德国影片《冷酷的心》等30余部。还有其它译作发表在国内有关刊物上。

幕后花絮

1958年,苏联摄制了电影《伊万的童年》,翻译成多种语言向各国广为发行。在此背景之下,我国决定拍摄一部儿童片,反映以人民战争来消灭侵略战争的伟大思想。把此重大任务交给当时国内实力最强的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来完成。为此周总理多次接见当时著名的导演崔嵬同志,徐光耀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同时创作出《小兵张嘎》的小说与剧本。导演组织几组人马分别带着相机到各地物色业余小演员,根据剧情的需要,要选“小嘎子”“小英子”“胖墩儿”。他们走遍了内蒙、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中小学拍回许多照片供导演选择,扮演“小嘎子”的是呼和浩特市一中学初一学生安吉斯(蒙古族);扮演“小英子”的是选在上海中学初一的女生;扮演“胖墩儿”的是北京市学生吴克勤。

综合1905电影网、光明网、豆瓣电影、人民日报等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影视展播

编辑:夏开晗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