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0 21:10
眼下正值防汛关键期,特别是在高山峡谷地带,短时强降水就可能造成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由于形成机理复杂,现有科技水平难以实现精准预测,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应急响应、防灾避险工作是场硬仗。
7月3日至5日,四川省绵阳市遭遇主汛期最强一轮集中降雨,平武县在三小时内暴雨预警信号连升三级,由黄色升为红色,河流水位猛涨超预警水位。暴雨之夜,市、县、乡三级政府是如何快速决策调度转移群众的?
首轮强降雨来势汹汹
“这是今年第一个红色预警”
7月1日起,我国全面进入主汛期,北方大部和西南地区降雨频繁,强对流天气易引发暴雨洪涝灾害,特别是在高山峡谷地带,短时强降水可能造成极端情况。7月2日,绵阳市气象台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这是进入主汛期后绵阳第一轮集中降雨。
2022年起,为保证汛期村民及时避险撤离,绵阳市在下辖的8个县市区建立临时转移安置点,并配备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物资,同时设置警示标识、避险转移路线牌,方便居民在汛期就近快速转移安置。
人员转移安置与气象预警密不可分。
7月3日下午3时30分,绵阳市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3日晚上到4日晚上,江油、北川、平武、安州有大雨到暴雨,其中,平武县的预测雨量较大,由于情况特殊,气象员又单独联系了平武县气象台。
刚刚进入主汛期不到一天,绵阳多地的山洪预警已开始升级,其中,平武县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很大。按照绵阳市的应急预案,气象台发布暴雨预警后,防汛抗旱指挥部必须召开调度会,防汛相关成员单位都要参加,安排部署防灾减灾工作。
7月3日下午4时,调度会正式开始。
气象负责人:尤其今天晚上平武北川的大暴雨区域向西、向北扩展,4日晚上我市仍有大雨到暴雨天气,强降雨的落区还是主要位于我市的江油、北川、平武和安州。
水利局:上午8点,水利部、中央气象台发布了平武山洪红色预警,这个是今年来我们第一个红色预警。
从暴雨预警到“叫应”机制
平武县如何“未雨绸缪”
调度会结束后,平武县的雨情仍然是绵阳市关注的焦点。这座山城在主汛期第一轮强降雨中表现如何?能否经受得住来势汹汹的暴雨考验?
7月4日下午3时30分,平武县气象台更新暴雨黄色预警为暴雨蓝色预警,启动“叫应”机制。
什么是“叫应”机制?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按照县里新修订的防汛应急预案,预警发布5分钟内,气象部门要通过电话“叫应”县防办、水利、水文、自然资源和应急管理部门。
以县城为界,平武县分为上山区和下山区,气象局预测的当晚暴雨集中的6个乡镇,恰好是在海拔较高、山洪地灾风险较大的上山区,虽然相比于前一天,暴雨预警级别降低但这一晚谁也不敢掉以轻心。此外,一股冷空气的出现,更增加了暴雨雨量和降雨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
7月4日下午4时,平武县召开防汛调度会,暴雨集中的6个乡镇成为防汛调度的重点乡镇。会议结束后,记者跟随前往6乡镇之一的大桥镇。傍晚进山,河流水汽弥漫,这一轮降雨带来的山体落石,让道路并不好走,在距离大桥镇大概3公里的地方,一处山体塌方让车辆无法前行。
据介绍,晚上8时天黑前,镇里尽量将几处山体塌方的道路抢通,8时之后,进出镇里的道路将封闭出入口,劝导村民不要外出,以减少风险。道路抢通后,记者到达大桥镇防汛指挥部,原本一个小时的车程走了两个多小时。
7月4日晚上6时56分,平武县气象台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预警信号是气象短临预报,预警信号显示,未来3到6小时平武部分乡镇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
当天,平武县需要对1505户,2901位转移安置人员进行电话确认,这是每个汛期暴雨预警时最基础和重要的工作。14个防汛成员单位各出3人,平均每人至少要拨打35个电话,确认人员安置情况。
山洪+地质灾害“双红”预警
平武如何度过暴雨之夜?
7月4日临近晚上8时,雨情预警又进一步升级,县气象局更新暴雨黄色预警信号为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显示,接下来3小时,平武县大桥、水晶、土城等7个乡镇的降雨量将达到50毫米以上,县里随之发布了山洪灾害橙色预警、地质灾害红色预警,预警级别的上升,意味着要转移更多的村民。
大桥镇指挥部通过手机、对讲机与各村联系,调度群众转移工作。受暴雨影响,大桥镇通往各村的道路都已封闭管控,记者只能困守在大桥镇指挥部。通过村干部微信群中的视频和图片,能获取到村里傍晚到夜间人员转移安置的情况。监测员的巡河视频也会发到群里,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各村的情况。
在平武县防汛指挥部,值守人员从监控中发现了突如其来的水情。
不到20秒时间,水晶镇大坪村三岔河沟的监控摄像头就被泥石流冲毁。留给下游大坪村沟口沿岸村民撤离的时间仅有不到30分钟。随着预警级别的上调,县委书记、县长等都紧急抵达了指挥部,进入应急状态。
在短时间内,平武县西北部的4个乡镇河水水位猛涨,甚至出现了山洪泥石流,需要紧急提级扩面转移。
晚上6时左右,与平武县毗邻的阿坝州松潘县小河镇因短时降雨量过大,引发山洪泥石流,这让下游的平武县有些措手不及。
尽管大桥镇受涪江上游来水的直接威胁相对较小,但这一晚,大桥镇却是平武县雨下得最大的乡镇之一,从4日晚上8时到9时,全县降雨量前3名的站点中,有两个都位于大桥镇。大桥镇指挥部将临时发电机搬了出来,以防指挥部电力中断。受大雨影响,大桥镇此时已经有4个村先后断电。
上游乡镇形势更为严峻,虎牙乡出现了断电、断信号、断路的三断情况,只能靠此前配备的卫星电话与外界取得联系。
7月4日晚上8时44分,平武县气象局发布红色预警信号,按照应急预案,平武县防汛抗旱响应急响应级别由四级升级三级,平武县水利局发布山洪红色预警,平武县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发布地质灾害红色预警,“双红”预警已是最高预警级别。
7月4日晚上9时10分,裹挟着泥石流的洪水从松潘县抵达平武县的水晶镇,并超警戒水位0.86米,离超保水位只有0.64米,因降雨加剧趋势,数据还在不断上涨。
洪水持续沿涪江而下,与此同时,黄羊、土城、锁江、水晶、大桥等地未来三小时的降雨量要达100毫米以上。姜坤要求各乡镇每隔20分钟必须汇报各地群众的安全状况。
7月5日凌晨1时许,大桥镇的雨势明显减弱,紧邻涪江的河口村发来的视频也显示,水位开始下降。根据卫星云图,大桥镇之后的降雨将进一步减少,大桥镇指挥部也终于出现了难得的轻松氛围。
这天晚上,大桥镇各村总共转移人员85户167人。指挥部的三本台账都用上了,分别是山洪预警、地质灾害预警下需转移的人员,以及沿河沿沟扩面转移人员。
7月5日凌晨2时,洪峰过境县城,但整个的降雨趋势已经减弱至每小时3-5毫米左右。这基本可以确认,本轮降雨风险大大减弱。
在这个极限转移的夜晚,平武县转移户数由最初的1505户增加至2224户,转移人员由最初的2901人增至4687人,这一夜的人员转移中,无人伤亡。
房屋损毁、道路垮塌
暴雨过后 平武的“重启”时刻
7月5日凌晨4时,平武县各地的强降雨基本结束。忙碌紧张的平武防汛指挥部也恢复了平静,少数工作人员正在抓紧汇总昨夜各项灾情的数据信息。由于泥石流和山体滑落,初步统计,大桥镇境内有6处道路中断。
2024年平武县搬迁山洪、地灾受威胁群众2654户6550人,搬迁比例占绵阳全市的64.04%。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汛期需转移群众数量,降低了受灾风险。
7月5日,雨过天晴,暴雨预警解除,绵阳市持续四天的这一轮强降雨基本结束。绵阳市应急管理局召开调度会,从市级层面统筹调配机械、物资等,加快救灾速度,全力抢修保通,恢复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和对外联络通道。
据绵阳市应急管理局的数据,本轮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造成绵阳全市超过8万人受灾,其中,平武县受灾最为严重,受灾人数达67000多人,房屋倒塌29间、损坏504间,多处道路垮塌、断道,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所幸,无死亡、失踪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