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1 10:56
7月20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黄淮实验室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5)——区域高质量一体化研究》。
蓝皮书指出,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深化。
一是大气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水环境联保联治不断强化。2024年,京津冀三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降至每立方米30.5微克、38.1微克、37.7微克,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超六成,优良天数大幅增加。京津冀地区地表水水质持续提升,区域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质占比由2014年的25%提高至2022年的58.3%,劣V类水质占比从65%到全面消除。
二是已形成完善的区域联防联治体制机制。京津冀地区先后签署实施一系列合作协议,建立大气污染联控、重点流域联治、联合联动执法、突发水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等生态环保协同机制。三是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持续完善,生态补偿方式日益多元。京冀先后签订了《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护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等,实现了京津水源上游流域生态补偿全覆盖。
三地积极探索多种生态补偿方式,除经济补偿外,还形成了以人才培养、技术设备支持等为主的技术补偿机制。
四是能源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截至2023年底,北京率先实现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并逐步向山区居民拓展“煤改电”工程,天津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基本完成清洁能源替代,河北基本淘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