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街有个“斜杠大爷”——郑恩清
2025-07-21 18:1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编者按

“善爱暖西城”推出文明培育系列活动。“北京西城”微信公众号开设“善爱暖西城”专栏,深度挖掘报道发生在西城市民群众身边好人好事,广泛发动全社会以善行和爱心涵养崇德向善良好风尚,今天刊发第十四期。

斜杠大爷

泛指具有多元技能,需用斜杠区隔方可全面展示的优秀退休居民(男性)。

年近80岁的郑恩清是牛街街道法源寺社区的“知名人物”。“郑哥修电器的手艺可太棒了,我们家电扇就是他修好的。”邻居李大妈说。“郑爷爷是我的好朋友,给我买过文具!”一位小朋友说。“郑大爷给我指过路,比地图软件都靠谱!”慕名来法源寺打卡的游客说。“手艺人/好人脉/活地图”,郑恩清努力拓展自己人生的宽度,在帮助他人的道路上,活出精彩人生。

邻里街坊的“手艺人”

郑恩清年轻时经常和高压电打交道,退休以后家里的电器坏了都自己修,一次在院里修电视被邻居瞧见了,于是便开启了“手艺人”之路,家家户户有电器方面的问题,总找他。郑恩清说,电器坏了修修就能用,要是碰见不会修的,就去学学,学完了再修。

“郑老哥!眼瞅着到夏天了,我这电扇不转了,您快帮我瞧瞧吧!”前两天,家住对门的李大妈找到了郑恩清,他二话不说拿着小工具包就“出动”了,工具包里,各种型号的扳手、螺丝、螺母一应俱全。

拆电扇、测电压、检查轴承、百度百科……经过一系列检查和查询,郑恩清发现导致电扇不转的原因是灰尘堆积导致的轴承缺油生锈,于是掏出手机在网购平台即刻下单了一个新轴承和一瓶润滑油,“行了,您等着吧,东西一到我给您换上,这电扇就‘嗖嗖’转起来了。”“太好了!差点我就直接换电扇了,郑老哥,还得是您!”

“我喜欢帮大家修电器,一方面能不断巩固自己的手艺,另一方面还能学习新知识并转化为实践,举手之劳的事儿。”郑恩清说。

胡同院落的“好人脉”

“郑爷爷早上好。”一天清晨,郑恩清打扫完院子里的落叶准备去买菜,刚好碰上准备去上学的小朋友与他打招呼,他热情回应。

这位小朋友在附近借读,与父母一起租住在郑恩清所在的院子,久而久之,相互熟悉了起来,碰面时总会关心小朋友的学习生活情况。孩子为了上学租房,本就不容易,郑恩清一个人住,一看见这孩子就想起自己的孙子孙女。“孩子学习挺认真,我得想个办法鼓励他。”想到这儿,郑恩清悄悄去附近的文具店精心挑选了一些学习用品,送给了这个小朋友。

郑恩清之所以鼓励院里的小朋友学习,是因为他深知好好学习的重要性,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他,吃过苦、受过累。“看到现在的小朋友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我打心眼里羡慕他们,年轻的时候多学点知识总是好的。”于是,郑恩清提议组建学习小组,把附近的小朋友们聚集在一起写作业、讨论题目,家家户户一听是郑恩清的提议,都欣然接受。小朋友们有了学习伙伴,热情高涨,成绩也有了进步,每逢考试听到大家的成绩有进步时,郑恩清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好像自己也回到了学生时代,考取了100分。

烂缦胡同的“活地图”

郑恩清居住的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自2023年启动并完成了烂缦胡同在内的法源寺文保区申请式退租工作后,来往游人逐渐多了起来。2019年就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的郑恩清除了日常巡逻外,义不容辞地担任起了为游客指路的“重任”。

“大爷,请问法源寺怎么走啊?”正站在院门口乘凉的郑恩清收到了来自游客的提问。“您从这儿往南走,沿途有咖啡厅还有宣南书店,到了路口右转再往西去,过了丁字路口就能看见法源寺前广场了。要是想看紫藤,就从这儿往北走到七井胡同,紫藤花开时可漂亮了,你们可以打卡拍照,走到头再往南……”郑恩清耐心地向游客介绍道。

这个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发生,郑恩清在这条胡同居住了30年,经常走街串巷帮大家维修电器,造就了他十分熟悉这里的地形和路线。“改造以后胡同里的电线、僵尸车没了,停车位多了,我们居民的生活环境好了,我希望每天都能有人来问路,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都看看我们街区的优美风景!”郑恩清说。

有了郑恩清的以身作则,社区里越来越多的退休老人也参与到了志愿者的队伍里。“我看郑哥每天参与志愿服务、参加社区活动,生活可丰富了,我就问他加入的方法,现在每天在胡同里巡逻,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为社区治理贡献一份力量,一举两得。”邻居张大妈说。

△扫码查看“善爱暖西城”更多详细信息


作者:

北京西城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