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1 21:05
一岁半时,小儿麻痹症的突袭让罗永福的童年与奔跑嬉戏绝缘。看着同龄孩子在阳光下追逐打闹,他只能远远伫立,追不上的脚步曾让他觉得天空总是灰蒙蒙的。直到围棋走进他的生活,黑白棋子的交错博弈为他筑起一方精神天地,专注与思考中,他第一次感受到纯粹的快乐。
1996年,命运为他推开一扇新窗。罗永福入选北京轮椅篮球队,本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却在此刻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这支屡次问鼎全国冠军的队伍里,没有对身体的歧视,只有队员间手把手的扶持与呐喊;残联的温暖关怀如春雨般浸润心田,让他在运动的汗水中逐渐找回力量。第一次站在冠军领奖台,望着冉冉升起的国旗,听着激昂的国歌,滚烫的泪水划过脸颊——他知道,这不仅是胜利的喜悦,更是被认可、被需要的感动。
在轮椅篮球队的岁月里,罗永福与队友们并肩拿下十几次全国冠军,五征全运会,多次身披国家队战袍征战国际赛场。于他而言,奖牌早已不是最终答案,真正刻入生命的,是在一次次拼搏中炼就的坚韧意志,是“不服输、敢争先”的信念。
离开球队后,罗永福与残联的联结从未断裂。在残联支持下,他重拾围棋,重返赛场。起初两年成绩平平,但赛场磨砺出的韧劲让他愈战愈勇,不仅首夺冠军,更多次蝉联,将热爱续写为传奇。
“残疾人太需要融入,太渴望被看见。”这是罗永福用半生经历凝结的感悟。因此,他常年活跃在残联组织的活动中,既是带头参与的“先行者”,也是帮扶引导的“引路人”。“老罗总说,‘自己淋过雨,总想为别人撑把伞’。”街道残联工作人员刘辉提起他,语气里满是敬佩,“他从不把自己的经历当负担,反而化作照亮别人的光。不管是教新队员下棋,还是带大家练球,他总是耐心十足,手把手指导动作,一遍遍讲解战术,眼里的热忱能感染身边每个人。”
疫情结束后,在街道残联的支持下,罗永福牵头组建旱地冰球队。面对十几个零基础的队员,他带着大家从握杆、滑行学起,白天泡在训练场纠正动作,晚上伏案研究战术。“有次他膝盖旧伤复发,疼得站不稳,却坚持坐在场边喊口令,说‘大家练得正起劲,我不能掉链子’。”学员王志刚回忆道,“他总说‘成绩是其次,让大家在运动中找到快乐、融入集体才最重要’。”两个月后,这支“新兵队伍”接连拿下区冠军、市冠军,队员们说,跟着罗哥训练,收获的不仅是奖牌,更是“我能行”的底气。
从轮椅篮球到围棋赛场,再到旱地冰球的训练场,从载歌载舞的文化舞台到笔墨书香的交流现场,罗永福用行动诠释着“自立自强”的深意。他在逆境中为自己点亮星光,更用数十年的坚守,为更多残疾人搭建起融入社会的桥梁。正如街道残联工作人员所说:“老罗就像一面旗帜,他让我们看到,残疾人的人生从不是‘被定义’的,只要心怀热爱、勇于担当,就能在奉献中收获价值,在互助中拥抱更广阔的天地。”
更多内容请关注北京残联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