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3 08:29
长城脚下奏响红色乐章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沿线多地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一组新闻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座长城。它是“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的万众一心,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情壮志,是“万里长城永不倒”的自强不息。
进入新时代,长城保护被赋予新的内涵。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以来,沿线15个省区市结合区域特色,发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打造“长城+红色”主题的文旅融合区,让长城精神薪火相传。
巍巍巨龙昂首屹立,焕发新的生机。一幅以长城为“轴”的红色画卷,在神州大地徐徐铺展。
——编 者
京津冀长城主题摄影联展
光影定格老兵面孔
“如果说你曾苦过我的甜,我愿活成你的愿。愿不枉啊,愿勇往啊,这盛世每一天……”7月8日,“长城如愿——京津冀长城主题摄影联展”在北京市文联创展中心开幕。开幕式上,文艺工作者深情演唱歌曲《如愿》。
此次展览是北京市延庆区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推出的重要活动,共展出100幅摄影作品,分为抗战老兵、长城保护员、长城风光3部分。其中,抗战老兵展区通过军装肖像、生活照片等,展现老兵们的峥嵘岁月与晚年风采。参观群众可以扫描作品下方的二维码,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
“我从2013年开始拍摄抗战老兵,想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看着自己的作品,中国摄影家协会志愿服务延庆分队负责人陈义东说。起初,陈义东想拍摄一组抗美援朝老兵的照片,因为自己的二伯就是其中一员。可老人告诉他,延庆还有很多老八路,他们年纪都很大了,应该先为这些老兵拍照留念。
2015年,延庆区委宣传部出版画册《长城下的抗战老兵》,收录了陈义东的多幅作品。一个周末,陈义东来到百岁老兵王凤有家中,想把画册送给老人。进门才知道,老人已经好几天水米未进、认不清人了。
“我把画册翻到印有老人照片的那一页,递到他眼前,老人看得很认真。”陈义东回忆,没过两天,王凤有就去世了。“长城千年屹立不倒,但时间不为老兵停留。我们做这件事,就是在与时间赛跑。”
据统计,延庆区在册老战士、老党员中,最年长者已107岁高龄。2015年,延庆区开展老兵影像档案工程,已为321位老兵建立珍贵的影像档案。截至目前,档案中的抗战老兵仅有27位健在。举办此次展览,既是对革命前辈的致敬,也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
此次展览中还展出许多青年摄影师作品,陈义东希望能借此机会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传递“接力棒”。1993年出生的孙毅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摄影系,此次展览展出了他拍摄的太爷爷孙庭财的照片。
“太爷爷腰间有一道长长的伤痕,体内还有手榴弹片,直到去世都没有取出。”孙毅说,太爷爷生前经常天不亮就起床,做农活、收拾屋子,吃饭的时候总是家里第一个吃完的,碗底干干净净不剩米粒,点点滴滴都体现一名老兵的军人本色。
大学毕业后,孙毅选择返乡创业,如今担任延庆区永宁镇王家堡村村委会主任。2018年起,每到“七一”前夕,孙毅都会背起相机,为全村老战士、老党员拍摄照片。“过段时间,我准备将这些照片和家乡红色故事整理成册,送给老人们留念。”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大家认识到,长城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山河无恙,长城如愿,正是展览主题的寓意。”延庆区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组织展览走进机关、企业、学校、军营,让广大军民近距离感悟长城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宁夏固原市彭阳县长城村
六盘山下红旗漫卷
六盘山东麓,天高云淡,红旗漫卷。
宁夏固原市彭阳县长城村,因长城穿村而过得名。站在层层叠叠的梯田边远眺,一侧是黄土高原层层夯筑的蜿蜒长城,一侧是猎猎红旗飘扬的红军长征革命旧址。
两千年前抵御外敌入侵的夯土城墙,曾迎来北上抗日、救亡图存的红军队伍,“长城+长征”赋予这个村庄独特的历史底蕴。长城脚下,络绎不绝的游客沿着红军足迹,感悟“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豪情。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固原境内,沿战国秦长城翻越六盘山。
“10月8日,毛主席夜宿长城村乔家渠,住在村民家的窑洞里,睡的是擀面用的案板临时搭起来的床。”讲解员给各地游客讲述红军夜宿乔家渠的故事。
“当时,村民生活贫苦,许多红军战士脱下外衣送给老乡。大家十分感动,将自家的土豆凑了10余担捐给红军。”长城村党支部书记乔建设说,当地极度缺水,为了给村民省水,红军就带泥蒸着吃,毛主席当时也端了一茶缸带泥的土豆。
“我们出生在长城下,听着长征故事长大。如今,我们也要接力走好新的长征路。”乔建设告诉记者,近年来,彭阳县启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大长城沿线考古发掘和红色历史遗迹保护力度,建成集红色教育、休闲旅游、民宿体验为一体的综合红色旅游景区。
“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六盘山上,毛泽东回顾艰难历程,展望革命未来,一首《长征谣》直抒胸臆,这便是《清平乐·六盘山》一词的雏形。前不久,彭阳县人武部组织专武干部和民兵沿古长城重走长征路,感悟气壮山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古老的长城,不仅是历史的遗迹,更是文化的载体。在长城脚下品味长征途中的红色故事,能更好引导大家参与到筑牢国防安全钢铁长城的事业中来。”彭阳县人武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以全民国防教育月和民族团结进步月为契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重走长征路·翻越六盘山”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走好新的长征路”红色品牌,让更多人感悟革命传统,厚植爱党爱国爱军情怀。
山西长城一号旅游公路
红色景点串珠成链
仲夏时节,位于山西省的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如一条缎带,缠绕在晋北群山间,一条串联起烽燧古堡的景观文化带向远方铺展。
2024年10月,总里程1.3万公里的山西黄河、长城、太行三条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长城一号旅游公路“0公里”标志文化驿站,坐落于偏关县老牛湾村,这里也是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交会处。两条公路并肩同行32公里,串连起多个红色景区。
“趁假期带孩子来这里,感觉特别受触动,全程乘车在长城脚下穿行,沿途能看到许多长城元素的设计,很有文化内涵。”来自天津的游客王霞说。
这条公路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传承红色精神的纽带。大同市天镇县李二口段长城脚下,天镇县红色文化记忆馆迎来熙熙攘攘的参观群众。步入展馆,迎面是王振翼烈士铜质雕像,下方刻着他的生平简介。1925年,在王振翼的积极推动下,大同地区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大同铁路工人支部成立,一批怀抱救国救民理想的进步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展馆内,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讲述着这位牺牲时年仅30岁的革命烈士事迹。“外公是我心目中的英雄,馆内有一间专题展厅介绍他的生平,让更多人了解他、缅怀他,我很欣慰。”王振翼烈士外孙李培和说。
“这座展馆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先辈的奉献与牺牲。”李二口村村委会主任雷占财介绍,该馆目前累计接待参观群众超15万人次。长城一号旅游公路通车后,越来越多游客自驾前来。“沟还是那道沟,山还是那座山,但我们的日子大变样,吃上了‘旅游饭’。”雷占财说。
樟子松、油松、云杉……驱车行驶在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天镇段,红蓝相间的旅游大道将星罗棋布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串珠成链”。
“1937年,日军重兵进犯天镇,中国军队在此布防。将士们藏身长城箭窗、依托垛口,与日军展开拉锯战。至今,一些岩石上还能辨认出斑驳的弹痕。”在大同长城博物馆,“小小文旅推荐官”周博涵为参观群众讲述那段烽火岁月的故事。
“我们希望能用好独特资源,让长城文化‘活起来’。”天镇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围绕长城遗址,打造丰富的文旅场景和业态,赋能红色旅游发展。
夕阳西下,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上的车灯连成了线,满载着红色记忆驶向远方。晚风吹来,古长城的沧桑回响与新时代的红色脉动相应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