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义区的街头巷尾
成群的小燕子在商户门前筑巢安家
它们时而低飞盘旋
时而衔泥筑窝
成为城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些小精灵的快乐安居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生动写照
清晨,裕龙一街附近的一家便利店,店主张军推开店门,抬头就能看到在屋檐下忙碌的燕子“一家”。“去年它们就在这里筑巢了,今年又回来了,像老朋友一样。”张军笑着说。尽管燕子筑巢后会在建筑上留下些痕迹,但商户们都很喜欢这些鸟,许多商户还主动在巢下放置纸板支架等物保护燕巢。“燕子是吉祥鸟,它们来了,说明咱这儿环境好!”张军说。
怡馨家园附近商户区域的“小居民”。
住在北城根街商户的“小居民”。
裕龙一街附近商户区域的燕巢。
这样的场景在顺义很常见。从裕龙一街、二街到北城根街,再到怡馨家园附近的商户区域,许多商户的屋檐下都能看到精巧的燕巢,总数达百余个。在热闹的街市里,人与燕子好像达成了一种默契:你安心筑巢,我悄悄守护。“来楼下买东西看到这些小燕子感觉非常可爱,我数了数,光是怡馨家园这条街就有二十多个燕巢。”怡馨家园第一社区居民李昕说。
商户为燕巢搭建支撑板。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作为一种吉祥鸟,燕子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燕子的数量曾一度减少。不过,最近几年,一些可喜的变化正在发生,越来越多的燕子又重新飞回了我们的身边。
减河公园内的小燕子。
生态文明建设正渗透至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也更愿意腾出空间、付出耐心,保护燕子等鸟类。顺义区在绿化建设中格外注重种植本地树种、灌木和花卉,这些植物不仅能为鸟类提供喜爱的果实、种子,还能吸引大量昆虫,成为鸟儿天然的“粮仓”。同时,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区域内保留部分枯树、灌木丛和绿篱,还精心设置了不少鸟巢箱,为鸟类提供了筑巢、栖息和躲避天敌的安全庇护所。此外,顺义区还对植被结构进行科学调整,减少生态价值较低的草坪面积,增加本地野花草地和灌木区,让鸟类和昆虫拥有了更丰富的生存空间。
当燕子衔泥的身影掠过城市天际线
城市以无声的行动作答
欢迎回来自由飞翔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生机盎然的景象
更是一座城市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坚守